《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以报道口腔颌面外科为主旨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期刊报道范围涵盖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口腔种植、病理、放射、头颈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等)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本刊创刊于1991年,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第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1-1671;ISSN 1005-4979。目前为双月刊。
期刊入选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3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口腔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获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6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6年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21年“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2024年第五届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案例库特色科技期刊。
本刊实行线上投稿,请登录www.kqhmwkzz.com(唯一投稿网址)进行在线投稿。本网站功能包括作者投稿与查询、专家远程审稿、编辑在线加工处理稿件及发布编辑部公告。
1 设置栏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设置的常规栏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数字化技术、临床总结、综述、病例报告等。各栏目文章体例格式可参考已出版文章。
2 投稿事项
2.1 投稿方法
作者可在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稿件请用word文件格式书写。作者投稿时应按文章所属类别进行栏目选择,上传稿件。本刊未与任何机构合作开展征集稿件事宜,一切声称与本刊合作征稿的行为均为侵权行为,本刊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2.2 稿件处理
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及同一稿件重复发表。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在2周内发送收稿回执。若作者在投稿后6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
2.3 稿件修改
编辑部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件逾期2个月不修回者,视为自动撤稿。本刊网络优先出版周期一般为35天,优先出版后,文章文题、作者姓名及排序、作者单位均不得修改,其他文字、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仍可适当修改。
2.4 稿件处理费
来稿需缴纳审稿费50元。
2.5 稿酬与版面费
稿件若被录用,收取一定版面费。一经刊出,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及抽印本5册。
3 关于作者
作者是指对论文做足了实质性贡献的人(一般不超过6个),作者署名次序原则上以贡献大小决定排序,由论文全体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时应向编辑部说明变更原因,必须提交全部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变更的书面文件,并加盖第一单位或通信作者所在单位公章。按照国际惯例,未写明通信作者的论文第一作者即为通信作者。
4 稿件评审
本刊对所有来稿实行编辑评审与同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同行评审专家均为相关学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者,每篇稿件根据需要选择1~2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审稿过程中编辑部及审稿专家对作者稿件的内容保密。
5 伦理审查
若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作者应提供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注明批准编号);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应提供单位性的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批准编号。
6 论文著作权转让
来稿一经录用,由作者在本刊网站首页下载版权转让协议书,亲笔签名并由作者单位盖章后,拍照上传至系统,专有使用权即归《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所有,口腔颌面外科杂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口腔颌面外科杂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7 稿件撰稿要求
7.1 文题
来稿均应有中英文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文题中尽可能不用冠词。
7.2 署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于作者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
英文作者名称格式:ZHANG Yier1,ZHAO San2
英文作者单位格式:与中文一致。
英文摘要下方需按以下格式注明: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职称.E-mail:
[通信作者]姓名,职称.E-mail:
7.3 摘要及关键词
文稿须附有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以及3~8个关键词。实验研究论文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综述类论文概况地表达,应包含文章的创新性内容。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除特殊及专有名词外首字母均小写。
7.4 字号格式问题
初稿字号格式不限,修改稿中中文均用宋体,英文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五号。全文单倍行距打印。
7.5 正文主题
7.5.1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基础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个部分;临床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引言、资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个部分。采用1、1.1、1.1.1 方式。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空1个汉字接排标题。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格式如下:
1 △△△△(一级标题,顶格,占2行)
1.1 △△△△(二级标题,顶格,占1行)
1.1.1 △△△△(三级标题,顶格,空1格后接正文)
7.5.2 实验材料 应写明药物、试剂来源及国家,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国家。
例: DMEM培养液(Gibco公司,美国),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中国)
7.5.3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在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词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写明中文全称并在圆括号内标注缩写词,之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
7.5.4 统计学符号 统计量符号均用斜体字母表示。如,样本大小用n,样本算术平均数用小写,标准差用小写s,标准误为,t检验中字母用小写t,F检验中字母用大写的F,卡方检验中字母用希腊字母小写χ2,相关系数用小写r,概率用大写P,等等。
7.5.5 计量单位与符号 本刊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1-93《有关量 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物质的量”单位用摩尔(mol)表示。统一用升(L)作为表示体积基准单位的分母(不用mm3、dL等);浓度单位为 mol/L、mmol/L、μmol/L;压强单位用 kPa(或 Pa);转速单位用r/min;放射性活度单位为 Bq;吸收剂量单位为Gy;时间表示用国际符号,即 d(天)、h(时)、min(分)和 s(秒);计量单位采用国际符号,用正体书写,并注意字母大小写;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表示。同一组合单位内不得有2条或2条以上斜线,如 mg/kg/d应改为 mg/(kg·d)或 mg·kg- 1·d- 1。
7.5.6 数字 凡有明显数字意义的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的位置,不用分节符号,如2 748 456、3.141 59。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数值范围3×103~8×103不能写成3~8×103;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的单位可省略,如1.5~3.6 mA不必写成1.5 mA~3.6 mA;偏差范围(25±1)℃、(100±2)%不能写成25±1℃、100±2%。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50 cm×80 cm×100 cm书写,不能写成50×80×100 cm或50×80×100 cm3。
7.5.7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既有图又有表,则去图留表。图表均应有中、英文图题和表题,图题、表题须自明。表格一般用简明三线表,图表应穿插在文字适当位置(紧跟正文叙述),不能罗列附在正文后。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例:t/min)。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7.5.8 讨论 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7.6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以近5年国内外文献为主。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英文),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年、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依次排于文末,并在正文相应部位的右上角标注角码。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期刊[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专刊[P]、标准[S]。著录格式参考《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
例: [1] Aparicio C, Manresa C, Francisco K, et al. Zygomatic implants: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outcomes, and the zygomatic success code[J]. Periodontol 2000, 2014, 66(1): 41-58.
[2]李晨曦,方昌,龚忠诚,等.累及颞下颌关节整体结构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手术切除及关节重建1例报告[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4,22(04):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