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口腔种植学研究
    胡豪杰, 刘晓珂, 李改明, 王黎明, 范凯宇, 汤晓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59-46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7
    摘要 (580) PDF全文 (73)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根盾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及对唇侧骨板的影响和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科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即刻种植)和观察组(35例,根盾技术联合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唇侧骨板吸收量、软组织高度变化量、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12个月后,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唇侧骨板吸收量、软组织高度变化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功率为97.14%,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成功率为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组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时应用根盾技术,可降低唇侧骨板吸收量、减少牙龈萎缩、提高美学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基础研究
    朱佳玉, 易紫媚, 陈思艺, 丁淑雯, 严家玉, 吴珺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98-10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3
    摘要 (554) PDF全文 (51)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糖尿病小鼠拔牙创愈合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迁移和极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雄性小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并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于拔牙后第1、3、7、14天取材。通过Micro-CT观测小鼠拔牙创硬组织愈合过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组织样本中p21、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4,CXCL14)及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水平。体外实验检测高糖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中p21、CXCL14 mRNA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变化。CXCL14蛋白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通过RT-qPCR验证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拔牙创愈合延缓,愈伤组织中p21 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第3天时明显升高,CXCL14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P<0.05)。同时,糖尿病组小鼠拔牙创愈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的mRNA表达水平在拔牙术后第3天同步升高(P<0.01)。体外实验经高糖刺激hPDLFs后发现,p21、CXCL14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CXCL14的存在可促进巨噬细胞的迁移及其M2型极化。使用p21小分子抑制剂UC2288可降低hPDLFs中CXCL14 mRNA表达水平。结论: 糖尿病小鼠拔牙创愈合过程中,高表达p21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通过分泌CXCL14促进巨噬细胞的迁移及M2型极化。

  • 基础研究
    刘鹍宇, 章茜, 王育新, 郁佳鑫, 蒲玉梅, 杨旭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42-45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5
    摘要 (254) PDF全文 (61) HTML (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CD74+成纤维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OSCC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74+成纤维细胞在OSCC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中CD74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提取原代CAFs、配对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及非OSCC患者来源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比较2种成纤维细胞中CD74表达的差异;随后将2种成纤维细胞与PBMCs共培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IL-35含量。通过Transwel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比较不同CD74表达水平的CAFs对PBMCs迁移的影响。结果:OSCC肿瘤组织中CD74+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CD74高表达的O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更低(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相对于低表达组,在CD74+成纤维细胞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FOXP3+细胞/CD4+细胞的比例显著更高(P<0.001),且CD74+成纤维细胞数目与FOXP3+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439 3)。体外实验结果示,CAFs的CD74表达水平高于对应NFs,与PBMCs共培养12 h后,CAFs CD74高表达组培养液中的IL-10及IL-35的含量显著高于NFs培养液(P<0.05),且CAFs CD74高表达组培养液中IL-35的含量高于CAFs CD74低表达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74高表达的CAFs对于CD4+ FOXP3+细胞具有更强的趋化能力(P<0.05)。结论:CD74+成纤维细胞与OSCC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并可能与CD4+ FOXP3+细胞募集有关。

  • 专家论坛
    刘怡田, 许宗和, 肖妍君, 吴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1-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1
    摘要 (245) PDF全文 (209) HTML (48)   可视化   收藏

    血管再生是骨增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去皮质被认为是骨增量手术过程中促进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关于去皮质在骨增量过程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结论尚未统一。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去皮质在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块状骨移植术(block bone grafting)和骨膜牵张成骨术(periost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PDO)中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去皮质影响骨再生的机制,并探讨了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期为临床医生在骨增量手术时实施去皮质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何叶泓, 范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13-42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1
    摘要 (221) PDF全文 (75) HTML (38)   可视化   收藏

    种植体作为异物植入颌骨后,机体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之间相互调节与适应,从而促进种植体周骨结合及骨改建,然而异物反应平衡的失调可能导致种植体周的骨丧失。本文总结了可能引发种植体周免疫反应并导致骨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种植体周微生物感染、种植体过载、不良的全身状况及种植体材料的生物磨损等。破骨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人体中唯一能导致骨吸收的细胞,因此本文以其生成为线索,梳理了巨噬细胞极化、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等调节该过程的关键通路及因子。本综述讨论了种植体周骨丧失的免疫机制,为理解骨结合概念及从免疫角度治疗种植体周骨丧失提供了思路。

  • 综述
    王晓虎,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70-47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9
    摘要 (215) PDF全文 (58) HTML (12)   可视化   收藏

    角蛋白(keratin,KRT)是细胞骨架蛋白中间丝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胞质中,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连接起主要作用。除此之外,角蛋白还通过调节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参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近年来,角蛋白在OSCC中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OS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综述
    杨沐, 康非吾,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53-5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9
    摘要 (205) PDF全文 (131)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指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质疏松等疾病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anti-resorptive,AR)和抗血管生成类药物(anti-angiogenic,AA)等所致的颌骨代谢紊乱及骨坏死类疾病。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AAOMS)根据临床表现将MRONJ分成5期,其中,风险期指口服或静脉注射相关药物的患者,颌面部无任何异常症状;0期指没有发现临床可见的颌骨坏死,但是有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和症状。目前,0期MRONJ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尚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风险期和0期患者向确立期的MRONJ转化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0期MRONJ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现状,分析针对风险期患者实施口腔有创操作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争议点与不确定性,旨在为未来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

  • 人工智能口腔医学技术
    向文祉, 崔玮懿, 陶乐然, 于洪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43-4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7
    摘要 (197) PDF全文 (132)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头影测量是正颌正畸治疗的重要分析手段,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应用三维成像评估牙颌面畸形程度及制定治疗计划。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三维测量比二维包含更多的解剖信息,可对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更全面的测量分析,该技术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可助力三维头影测量中标志点定位、数据采集分析的自动化。本文将从三维头影测量的研究现状及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辅助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专家论坛
    金蒙蒙, 康非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163-17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1
    摘要 (187) PDF全文 (79) HTML (32)   可视化   收藏

    外科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SARME)是一种结合外科手术与正畸矫治技术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严重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axillary transverse deficiency,MTD)及牙弓狭窄的问题。SARME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成为外科辅助正畸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SARME的发展历程、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SARME的最新研究动态,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吴军,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21-42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2
    摘要 (168) PDF全文 (83) HTML (1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260(zinc‐finger protein 260,Zfp260)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 cells)体外成骨分化及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诱导7、14 d后Zfp260的表达量变化。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MC3T3-E1细胞,并通过RT-qPCR测定Zfp260的敲降效率及敲降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等成骨生物标志物表达量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降Zfp260后MC3T3-E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检测敲降Zfp260后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体外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后,Zfp260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使用siRNA敲降Zfp260后,ALP及BMP2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证明敲降Zfp260后,MC3T3-E1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抑制。CCK8实验证明敲降Zfp260后,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结论:Zfp260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 临床研究
    程龙龙, 张诗涵, 孟鑫, 张静睿, 周莹, 王永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53-45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6
    摘要 (168) PDF全文 (74)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术前血液炎症指标诊断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1例TSC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和颈淋巴结未转移组,收集患者手术前外周血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指标,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分析术前NLR及PLR诊断T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组的NLR及PLR值明显高于颈淋巴结未转移组。NLR及PLR诊断T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2、2.24和0.61、11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T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炎症指标NLR可能是评估TSC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物。

  • 病例报告
    龙国赓, 彭于治, 胡劲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90-49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14
    摘要 (168) PDF全文 (42)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Stafne bone cavity,SBC)是一种好发于下颌骨舌侧、界限清楚的下颌骨缺损或空腔性改变,通常不伴有感觉异常。临床上,大多数病例是在牙科治疗期间通过放射学检查偶然发现的,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已报道的数字。由于SBC罕见且容易被误诊,患者可能会因此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导致增加医疗费用和辐射暴露,同时加重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延误治疗。本文报告了1例SBC病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旨在引起口腔科医生的关注与重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临床总结
    王新斌, 李媛媛, 朱红杰, 陈旧, 王皓珺, 郎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64-46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8
    摘要 (160) PDF全文 (128) HTML (1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颌骨囊肿病变对牙髓组织的影响,为有效保存牙齿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6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1颗受累的活髓牙。根据囊肿是否累及根尖和是否进行植骨手术,分别分为累及根尖组(27颗)、未累及根尖组(24颗)和植骨组(43颗)、未植骨组(8颗),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牙齿的牙髓活力值及其活力变化值。结果:累及根尖组与未累及根尖组2组牙髓活力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术前、术后牙髓活力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囊性病变累及根尖的活髓牙可保留牙髓活力;颌骨囊肿术后植骨不影响累及牙的牙髓活力。

  • 口腔种植学研究
    管翔宇, 高益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29-13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7
    摘要 (159) PDF全文 (41)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新形成的上颌窦底表面出现白色阻射线样影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接受了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并植入人工骨移植材料的患者进行8~64个月的随访。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观测人工骨移植材料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吸烟史、糖尿病史)及术前局部情况(如上颌窦囊肿或上颌窦黏膜增厚)。结果: 41例患者共45侧上颌窦接受了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并植入人工骨移植材料,其中6例患者的6侧上颌窦(发生率为13.3%)在新形成的上颌窦底表面出现了白色阻射线样影的影像学改变(下文称为“类骨白线”,形成的组织结构下文称为“类骨皮质”)。类骨皮质形成的时间为术后10~36个月。有2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发现类骨皮质形成,并分别在术后26个月和30个月时发现类骨皮质增厚。结论: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后,部分病例在骨结合过程中,新形成的上颌窦底表面会出现类骨皮质样结构,且随时间延长有所增厚。

  • 综述
    包骐林, 宋蕾, 毕小琴, 李春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78-48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11
    摘要 (154) PDF全文 (59)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癌根治手术会破坏原发部位的形态及生理功能,影响患者进食,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增加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治疗的耐受性,进一步影响综合诊疗效果。本文结合部分文献回顾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进行总结。

  • 综述
    梁欣怡, 刘晓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73-47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10
    摘要 (152) PDF全文 (42)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牙齿数目异常是口腔常见疾病,可表现为牙齿数目过多(多生牙)和牙齿数目不足(先天缺牙),2种情况可单独发生,也可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发生。Camilleri将这种既有多生牙又先天缺牙的疾病称为少牙多牙症(comcomitant hypodontia and hyperdontia,CHH),CH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目前病因不明确,患病率差异较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伴发多种综合征和其他牙齿异常等。目前关于CHH的研究多以病例报道为主,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影响和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 综述
    陈晓帆,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219-22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8
    摘要 (152) PDF全文 (43)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依赖于骨干祖细胞的持续增殖和分化。尽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积累较多进展,但是骨骼干细胞(skeletal stem cells,SSCs)的定义和标志物仍然存在争议。近年来,谱系示踪和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的进步,推动了SSCs的纯化分离和功能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不同来源和标志物的SSCs类群及其在骨骼发育和修复中的功能。

  • 基础研究
    蔡宇艺, 王海丞, 孙斌, 徐亦凡,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171-18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2
    摘要 (149) PDF全文 (59)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鼠牙周炎骨组织中线粒体自噬水平变化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线粒体自噬水平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 cell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丝线结扎法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分为丝线结扎组和对照组,通过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小鼠牙周炎骨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和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法观察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在小鼠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LPS诱导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根据是否接受自噬干预将MC3T3-E1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LPS组、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LPS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LPS组和LPS组;根据是否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降Pink1将MC3T3-E1细胞分为siPink1组和NC组。RT-qPCR检测线粒体自噬和成骨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线粒体和自噬体,IF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体内实验中,丝线结扎组牙槽骨颊侧吸收明显增多;丝线结扎组的骨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和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体外实验结果示,成骨诱导14 d后,相较于对照组,LPS组成骨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LPS组ALP染色着色更浅,茜素红染色着色面积较小。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ink1、Parkin E3泛素蛋白连接酶(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Parkin,Parkin)(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螯合体1(sequestosome 1,P62)(与自噬相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TEM观察到LPS组的线粒体出现肿胀、损伤;IF染色结果显示,LPS组的Pink1阳性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高。相较于Dmso+LPS组,Rapa+LPS组MC3T3-E1细胞的ALP染色着色更深,茜素红染色着色面积较大;与LPS组比较,3-Ma+LPS组ALP染色着色更浅,茜素红染色着色面积减小。与NC组比较,siPink1组自噬和成骨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下降,ALP染色较浅,茜素红染色着色面积更小。结论:本研究条件下,LPS刺激MC3T3-E1细胞可致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1、Parkin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激活自噬可部分恢复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 临床总结
    刘宪光, 李成龙, 王彩娇, 郑君, 刘端芹, 李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36-141.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8
    摘要 (148) PDF全文 (151) HTML (1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牙旁囊肿(paradental cyst, P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为明确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治疗的10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PC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4.9岁。9例发生于下颌骨(5例累及48牙,4例累及38牙);1例发生于上颌骨(累及18牙)。有4例受累牙齿部分萌出,6例受累牙齿未萌出。7例患者表现为肿胀、疼痛等症状,3例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病变组织刮除术及相关牙齿拔除术。术后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 PC主要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影像学上呈现半月形边界清楚的透射影。肿胀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病例报告
    金雷, 薛超, 王世美, 蔡伟鑫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60-16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14
    摘要 (147) PDF全文 (39)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洗牙后出血不止的病例,探讨由全身因素引起的口腔操作后出血不止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入院后,请心血管内科、药剂科、血液内分泌科会诊,局部外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生素K、氨甲环酸。结果: 入院48 h后局部止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口腔有创操作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尤其是多药联用者,多学科会诊可有效指导治疗,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 专家论坛
    戴振霖, 徐駸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87-9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1
    摘要 (146) PDF全文 (52) HTML (20)   可视化   收藏

    自我种植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一种特殊生物学行为,其广泛存在于诸多恶性肿瘤中,并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目前多数研究着重于关注CTCs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内在联系,而对肿瘤自我种植现象的发生机制及生物学影响认识尚浅。本文针对CTCs通过自我种植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究恶性肿瘤的进展机制提供新视角。

  • 基础研究
    张春雷, 王迪, 杨景, 韩鸿洋, 杨澍, 逄博, 宋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190-19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4
    摘要 (143) PDF全文 (25) HTML (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梓醇对大鼠施万细胞(rat Schwann cell,RSC)的作用及构建梓醇/甲基丙烯酰化明胶(methacrylated gelatin,GelMA)水凝胶,并在体外评价细胞生物相容性及抗氧化性能。方法: 首先通过CCK8实验确定梓醇作用于RSC96细胞(大鼠施万细胞系)的最佳浓度,然后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梓醇对RSC96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析梓醇对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mRNA表达的影响。使用H2O2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通过CCK8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法检测梓醇的抗氧化能力;最后检测梓醇/GelMA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氧化能力及其对RSC96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梓醇作用于RCS96细胞的最佳浓度为10 μmol/L,该浓度下梓醇能促进RSC9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高GFAP、NGF、BDNF、GDNF的mRNA表达,减少氧化应激对RSC96细胞的损伤。构建的梓醇/GelMA水凝胶可以负载RSC96细胞,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RSC96细胞的增殖,并对处于H2O2环境中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梓醇/GelM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性。

  • 综述
    龚吴仪, 米晓晖, 李永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45-14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10
    摘要 (142) PDF全文 (24)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下颌骨各项生理运动的结构基础,但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差,病理状态导致的软骨与骨缺损难以再生。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凭借其成软骨与成骨多向分化能力成为TMJ组织再生修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聚焦TMJ中存在的成体MSCs,并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础研究
    郭浩兵, 鲁莉莉, 郝雅翠, 赵博文, 高艺涵, 朴松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21-2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4
    摘要 (142) PDF全文 (54)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Nudix水解酶1(Nudix hydrolase 1,NUD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检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UDT1在OSCC细胞和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法下调NUDT1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在OSCC细胞(CAL27细胞系和HN30细胞系)中沉默NUD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凋亡试剂盒检测沉默NUDT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NUDT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比,NUDT1在OSCC细胞CAL27和HN30中表达升高(P<0.01)。抑制NUDT1的基因表达能明显抑制OSCC细胞(CAL27和HN30细胞系)的增殖能力(P<0.05),并且促进OSCC细胞的凋亡。结论: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NUDT1在OS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NUDT1对于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和促进OSCC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 专家论坛
    姜楠, 祝颂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4): 245-25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4.001
    摘要 (141) PDF全文 (62)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通过特定牵张装置逐步牵引骨段以促进新骨生成的外科技术。该技术最初用于矫形外科,20世纪90年代引入颅颌面外科后,其在下颌骨发育不足、颌骨缺损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下颌骨DO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适应证及优缺点,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牵张模式,包括单点式、两点式及三点式牵张。DO的优点在于无需骨移植、手术创伤小且可同期牵张软组织,但其较长的疗程及并发症仍然是技术推广的挑战。未来,结合影像导航及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手术方案,有望提高治疗精度和稳定性。

  • 基础研究
    易紫媚, 任乐, 魏玉, 陈思艺, 严家玉, 吴珺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35-441.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4
    摘要 (140) PDF全文 (41)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p21衰老细胞在糖尿病小鼠牙周组织中的时空分布。方法:构建能够示踪p21衰老细胞的p21-3MR转基因小鼠,并通过凝胶电泳实验筛选24只纯合子小鼠,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糖尿病组利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收取注射后第4、8、12和16周小鼠的牙周组织样本,利用p21-3MR小鼠的示踪功能,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探究衰老标记p21、p16在糖尿病小鼠牙周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变化和炎症水平变化。结果:p21表达水平在糖尿病进程中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21衰老细胞的分布由牙龈逐渐扩散至牙槽骨内。结论:p21衰老细胞参与糖尿病进程,可能通过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因子参与骨稳态的调控,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综述
    牛萍萍,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59-6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10
    摘要 (138) PDF全文 (22)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在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器在受到来自机体内部或外界干扰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实现自我调节,以维持细胞稳态,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器应激反应。高尔基体是细胞内一个关键的细胞器,不仅参与细胞内蛋白加工修饰、脂类代谢及囊泡转运等生理活动,还在离子稳态、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骨代谢是一个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且复杂的过程,涉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协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维持骨骼细胞的内稳态和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高尔基体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功能、触发因素、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对骨组织细胞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基础研究
    贡若男,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91-9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2
    摘要 (137) PDF全文 (56) HTML (1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260(zinc finger protein 260,Zfp260)对牙周炎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Zfp260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进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转染后的细胞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诱导7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基于Zfp260flox/flox小鼠(对照组)及基因型为Zfp260flox/flox Lyz2-cre-的髓系细胞条件性敲除Zfp260基因(Zfp260 conditional knockout,Zfp260CKO)小鼠(实验组)构建牙周炎模型,通过Micro-CT和组织学染色评价牙槽骨骨质破坏情况。结果: Zfp260在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上调;沉默Zfp260表达后,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能力下降,破骨分化标志基因表达下调(P<0.05);Zfp260CKO组小鼠牙周炎侧骨吸收程度较轻。结论: Zfp260正向调控破骨细胞形成促进骨吸收,提示Zfp260可能成为牙周炎骨吸收的防治靶点。

  • 病例报告
    姜颖, 张铁柱, 王敬雯, 罗信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83-48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12
    摘要 (137) PDF全文 (79) HTML (9)   可视化   收藏

    口腔蝇蛆病是一种由双翅目蝇科幼虫寄生于口腔内引起的疾病,这类昆虫通常不易进入口腔产卵,因此该病较为罕见,然而一旦发病则会引起疼痛、感染甚至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本文报告2例来自广东湛江的口腔蝇蛆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期为口腔蝇蛆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综述
    张淑玉, 杨镇鸣, 强金彪, 史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223-22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9
    摘要 (136) PDF全文 (14)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骨骼是一个代谢活跃的器官,在整个生命过程需经历不断的骨重塑来维持骨稳态。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物质代谢调控和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氨基酸代谢与骨重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不仅对充分理解骨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揭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探寻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就氨基酸代谢在骨重塑和骨质疏松症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基础研究
    李成, 隆湘凤, 周琴, 徐方方, 黄学成, 毛加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16-12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05
    摘要 (134) PDF全文 (61) HTML (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是否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人白细胞抗原复合物11(long non-coding RN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lnc-HCG11)和无翅基因/β-连环蛋白(wingless/β-catenin,Wnt/β-catenin)通路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的成骨分化。方法: 通过载体转染过表达和干扰EGR1和lnc-HCG11在hPDLSCs中的表达,通过β-catenin抑制剂IWR-1抑制该通路的活化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预效果。对上述处理的hPDLSCs进行成骨诱导后,利用RT-qPCR检测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的矿化水平。结果: 过表达EGR1促进了hPDLSCs中lnc-HCG11的表达,过表达lnc-HCG11促进hPDLSCs中RUNX2、COL1A1、OPN、OCN的表达水平及矿化水平,沉默lnc-HCG11抑制EGR1的促成骨分化作用,加入IWR-1后抑制了活性β-catenin的表达,同时削弱了lnc-HCG11对hPDLSCs的促成骨分化作用。结论: EGR1通过激活lnc-HCG11/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PDLSCs的成骨分化。

  • 综述
    易祖木, 邓晨, 满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227-23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10
    摘要 (132) PDF全文 (23) HTML (5)   可视化   收藏

    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具有良好骨再生能力的结缔组织,是用于骨修复的主要干细胞来源。本文综述了骨膜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并重点讨论了骨膜干细胞(periosteal stem cells,PSCs)的细胞标志物与生物学特征。近年来,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不同骨膜细胞亚群的鉴定,更揭示了它们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表明,PSCs在行使生物学功能时受到复杂的分子信号调控,且不同信号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其成骨潜能。本文进一步总结了PSCs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一方面需深入解析PSCs的异质性;另一方面需探索不同PSCs亚群在组织工程及临床中的应用。

  • 临床研究
    刘炜, 尚多, 武旭, 周兴安, 苏尼特, 德乐黑巴特尔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34-4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6
    摘要 (129) PDF全文 (16) HTML (1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asdermin (GSDM)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H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基于UALCAN等公共数据库分析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明确GSDM蛋白家族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GSDM蛋白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且其与HNSCC患者更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焦亡等;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GSDM蛋白家族在HNSCC中有一定突变率。结论:GSDM蛋白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有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及肿瘤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HNSCC预后标志物及基因治疗靶点。

  • 综述
    张秀静, 王妙贞, 田洪琰, 刘星, 刘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2): 149-15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2.011
    摘要 (127) PDF全文 (46) HTML (10)   可视化   收藏

    牙槽嵴保存技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降低种植位点植骨的比例和治疗难度。尽管ARP是一种有效减少骨吸收的方法,但在手术方法、时机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近年来ARP的材料选择与临床程序、临床疗效、影响预后的因素、治疗决策树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周梦缘, 卢杨, 许益敏, 卢志远, 魏志豪, 肖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66-6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12
    摘要 (127) PDF全文 (52)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鳃裂囊肿癌变在临床上罕见,且临床体征缺乏特异性,其诊断需要严格遵循最新诊断标准,并与良性囊性病变、囊性转移性癌等相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我院收治的鳃裂囊肿癌变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陶然,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1): 7-1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1.002
    摘要 (124) PDF全文 (73)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Lmo7(LIM domain 7)基因对ATDC5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及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TDC5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mo7在细胞中的分布。对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观察分化过程中Lmo7表达水平的变化。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以干扰Lmo7基因在ATDC5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检测成软骨分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变化,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Lmo7敲低对ATDC5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Lmo7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在体外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成软骨分化标志物表达上调,Lmo7的表达也随之上调。使用siRNA敲降Lmo7后,成软骨分化标志物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ol2)表达显著上升。CCK8实验显示敲降组的增殖水平高于对照组。在划痕实验中,敲降组的划痕愈合率低于对照组。结论:Lmo7基因在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期间上调,干扰Lmo7基因表达可以促进ATDC5细胞的成软骨分化和增殖能力,并可抑制ATDC5细胞的迁移能力。

  • 基础研究
    徐辉, 乔广艳,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181-18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3
    摘要 (124) PDF全文 (44) HTML (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激状态下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G)的形成及其对细胞凋亡、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SA)诱导hPDLCs形成SG,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SG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hPDLCs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的定位及表达,评估S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LPS刺激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mRNA表达变化;应用ROS检测试剂盒检测SG对LPS诱导下hPDLCs中的ROS水平影响。结果:SA成功诱导hPDLCs形成SG;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spase-3定位于SG,且SG的形成显著抑制了hPDLCs凋亡;RT-qPCR结果显示,SG可下调LPS刺激下hPDLCs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ROS检测结果显示SG能抑制LPS刺激下hPDLCs的ROS生成。结论:SG可保护hPDLCs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LPS触发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及ROS生成。

  • 临床研究
    林宇翔, 李晨曦, 龚忠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199-20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05
    摘要 (123) PDF全文 (62) HTML (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disc anchorage,DA)对咀嚼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并行DA的患者23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大张口时、咀嚼时、耳前区疼痛及咀嚼肌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最大张口度(maximal interincisal opening,MIO),下颌边缘运动(border movement,BM)距离和颞肌前束(anterior temporalis,TA)、咬肌(masseter muscle,MM)sEMG平均幅值。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MIO较术前增加(P<0.05),BM距离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大张口时及耳前区VAS评分较手术前降低(P<0.05)。单侧DA患者,非手术侧术后6个月TA sEMG平均幅值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升高,手术侧术后6个月TA sEMG平均幅值较术后3个月升高(P<0.05);非手术侧术后6个月MM sEMG平均幅值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升高,手术侧术后6个月MM sEMG平均幅值较术后3个月升高,术前及术后6个月非手术侧MM sEMG平均幅值均高于同时期手术侧,术后3个月时低于手术侧(P<0.05)。双侧DA患者,术后3个月TA sEMG平均幅值较术前下降(P<0.05),MM sEMG平均幅值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上升并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DA可减轻ADDwoR患者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使sEMG趋近平衡稳定,临床疗效良好。

  • 病例报告
    胡雅琦, 崔泽坤, 郭燕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 35(3): 241-24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5.03.013
    摘要 (120) PDF全文 (59) HTML (15)   可视化   收藏

    牙齿异位常见于上颌窦、鼻窦等,下颌异位阻生第三磨牙较为少见,而发生于髁突的异位阻生第三磨牙伴发含牙囊肿的病例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下颌髁突异位阻生第三磨牙伴含牙囊肿病例,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此类疾病的诊断参考及治疗思路。

  • 基础研究
    俞秀君,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6): 427-43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6.003
    摘要 (117) PDF全文 (40) HTML (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体外探究长链基因间非编码RNA-EPS(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EPS,lincRNA-EPS)/微小RNA(microRNA,miRNA)-24-3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信号轴对牙釉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lincRNA-EPS过表达质粒和miR-24-3p mimics转染至LS8细胞中,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别检测其转染效率;应用RT-qPCR分别检测转染后成釉相关基因(AMELX、AMBN、AMTN、MMP20)和BMP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BMP2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定量比较。结果:显微镜下荧光图像、RT-qPCR结果显示,lincRNA-EPS过表达质粒和miR-24-3p mimics均转染成功;lincRNA-EPS过表达质粒转染后成釉相关基因(AMELX、AMBN、AMTN、MMP20)、B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miR-24-3p mimics转染后成釉相关基因、B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lincRNA-EPS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iR-24-3p对BMP2的调控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釉质发育受lincRNA-EPS/miR-24-3p/BMP2信号轴的调控,lincRNA-EPS可以影响miR-24-3p对下游BMP2的表达抑制,从而促进釉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