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论坛
    周健,杜若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4): 229-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4.001
    摘要 (3183) PDF全文 (3262)   可视化   收藏
    Baidu(60)
    颌骨囊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发现时已较大,对患者颌面部的美观和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颌骨囊肿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尤其对较大的角化囊性瘤(角化囊肿)采用开窗术,并用硫酸钙和磷酸三钙等进行充填,取得较好的效果。
  • 临床总结
    王新,谢富强,潘红,孙健,张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1): 6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1.015
    摘要 (2382) PDF全文 (3210)   可视化   收藏
    Baidu(59)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6个月、1年、2年随访,评价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中 151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6.18%。2例术后感染,4例发生钛板折断行二次手术取出,失败率3.82%。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综述
    李佳玮(综述) 蔡协艺(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25-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7
    摘要 (2452) PDF全文 (3276)   可视化   收藏
    Baidu(58)
  • 口腔种植学研究
    柳宏志, 李超, 王天祥, 刘屹嵩, 张立霞, 邹高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4): 277-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4.012
    摘要 (4596) PDF全文 (4952)   可视化   收藏
    Baidu(57)
    目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 CGF)联合骨代用品(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单纯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口腔即刻种植中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杂种犬,拔除双侧下颌骨第一前磨牙,随机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行即刻种植术,植入BLB种植体,实验组加入CGF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混合物,对照组只加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于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后取得标本,进行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结合率(bone contact ratio,BCR)的测量。结果: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更早的时间内达到了骨结合,骨缺损区的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早,且实验组BCR值也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结论:CGF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种植体骨结合的能力,并缩短了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
  • 临床总结
    卢海波,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张雪明,阙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4-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5
    摘要 (3312) PDF全文 (4316)   可视化   收藏
    Baidu(50)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派丽奥)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44)。实验组经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后,将派丽奥软膏注入智齿冠周盲袋内;对照组经冠周冲洗后,将2%碘甘油置入盲袋内并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 0.25 g/次,4次/d,连续服用3 d)。3 d后复诊评价疗效。 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56.42%)和总有效率(89.74%)均较对照组(29.55%,70.4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χ2=6.12,P<0.05;治愈率:χ2=4.7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派丽奥软膏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缓释药物。
  • 临床研究
    潘璐璐,方一鸣,林崇翔,谢静,余耀辉,刘梦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6): 405-4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6.007
    摘要 (2529) PDF全文 (2508)   可视化   收藏
    Baidu(42)
    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6—2012-03期间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例, 女性6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54岁, 平均62.2 岁。均采用以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脓肿切开术, 术前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术后以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口。结果:术后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2个月,均效果良好。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0.1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早期控制感染,并刺激创腔早期愈合,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 口腔种植学研究
    何女,钱江,赵佳佳,翁丽华,泮海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2): 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5.02.007
    摘要 (3663) PDF全文 (3700)   可视化   收藏
    Baidu(41)
    目的:评估应用以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牙手术后,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实际位置与软件模拟位置的误差,探讨数字化导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07—2012-06期间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进行数字化导板种植牙手术者,患者术前拍摄口腔锥形束CT(CBCT),获取DICOM格式的CT数据后制作数字化种植导板,完成种植手术后再次拍摄CBCT,获取实际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具体三维位置。选取其中5例患者24枚种植体进行术前、术后精度比较。根据手术前后2次数据,在医学牙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模拟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误差。结果:24枚种植体在完成种植后均获得良好的位置,在位点、深度和轴向角度的三维方向上与原设计的误差分别为(0.22±0.07) mm、(0.17±0.08) mm、(0.65±0.19)°,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完成种植修复后通过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上部修复体咬合接触良好。结论:数字化口腔种植导板可以精确转移术前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损伤颌骨重要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上部结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何伟,陈欢,陈卫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1): 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5.01.008
    摘要 (2031) PDF全文 (3084)   可视化   收藏
    Baidu(3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1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从细菌培养、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用药情况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9.3%(34株)、23.3%(27株)。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检出率为44.1%。术后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用药、麻醉方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 基础研究
    柳宏志,邹高峰,王天祥,李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1): 2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1.006
    摘要 (3645) PDF全文 (4026)   可视化   收藏
    Baidu(36)
     目的: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在促进软组织创伤愈合、减少愈合瘢痕方面的能力。方法: 健康雄性1岁龄杂种犬6只,体质量20~22 kg。选择实验犬双侧后腿的大腿内侧分别制作3个短径为2 cm、长径为3 cm、深及皮下筋膜层的椭圆形软组织缺损,其上分别覆盖CGF膜(实验组)、生物愈合膜(生物膜对照组)、不覆盖任何膜(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1、28 d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创面的生长愈合情况。结果:术后7 d时大体观察,肉芽组织生长的多少情况:实验组>生物膜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炎症反应强度:实验组<生物膜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术后7~28 d,3组的椭圆形创面均逐渐缩小,但实验组创面缩小较明显且无明显瘢痕。组织学观察,从 14~21 d和21 ~28 d的结果来看,实验组创面愈合最快。结论:CGF能明显缩短软组织损伤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
  • 口腔种植学研究
    孙卫革1,张磊1,耿丽红2,刘向辉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3): 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5.03.010
    摘要 (1949) PDF全文 (2312)   可视化   收藏
    Baidu(35)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在牙周治疗后,随机选择34例拔除患牙后即刻种植41枚种植体;另外34例患者拔牙后3个月延期种植45枚种植体。术后随访2年,评价种植体的存留率、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率。结果:种植体脱落情况,即刻种植组3枚,延期种植组2枚,存留率分别为92.68%和95.56%;2年随访期内,仅第3个月的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控制牙周炎,术中彻底刮除拔牙窝中的感染组织,配合使用抗生素,牙周病患者即刻种植可取得与延期种植类似效果。
  • 临床研究
    梁清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3): 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5.03.007
    摘要 (1648) PDF全文 (2947)   可视化   收藏
    Baidu(34)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微创拔牙术与传统拔牙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拔牙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拔牙术。评价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统计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的“0度+Ⅰ度”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不止、邻牙松动、牙龈撕裂、根折、舌侧骨板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27.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面部肿胀、干槽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96%,对照组为29.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应用微创拔牙术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张口受限程度,并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传统拔牙术有明显的优势。
  • 临床研究
    郑凌艳1, 张伟杰1, 杨驰1, 蔡协艺1, 姜滨1, 王保利1, 浦益萍1, 金佳敏1, 厉婕嫣1, 管丹萍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5): 364-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5.009
    摘要 (2320) PDF全文 (2079)   可视化   收藏
    Baidu(32)
    目的:通过与中青年患者的比较,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42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和χ2检验分析。结果: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患有更多的系统性疾病(P=0.0002),住院时程更长(P=0 .02),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P=0.04)。结论:通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揭示了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临床总结
    王晓军,郭俊梅,郭琦,于永红,刘焕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1): 5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1.013
    摘要 (2766) PDF全文 (3686)   可视化   收藏
    Baidu(31)
     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提高其成功率的经验。方法:2001—2011年(10年)期间,我院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共计183例,其中前臂皮瓣91例,腓骨复合组织瓣78例,股前外侧皮瓣14例,用于修复舌、颊、腭、口底、上颌骨、下颌骨等部位缺损,回顾性分析其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79块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为97.8%,失败率为2.2%。其中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6.7%,腓骨复合组织瓣为98.7%,股前外侧皮瓣为100%。结论:前臂皮瓣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只有在大范围缺损时使用,对于上、下颌骨缺损均可采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 术后1周内监测皮瓣,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手术探查处理,是保证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关键。
  • 口腔种植学研究
    范震,王方,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1):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1.010
    摘要 (4410) PDF全文 (4924)   可视化   收藏
    Baidu(31)
    目的:评测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方法:2008-07—2012-11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不翻瓣种植的患者纳入实验。于术中,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量缺失牙近、远中骨高度及牙龈乳头的高度。结果:共18例患者22颗患牙纳入本研究。X线结果表明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后3个月,牙槽骨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分别为(0.47±0.03)mm和(0.56±0.06)mm;6个月时骨吸收分别为(1.60±0.05)mm和(1.73±0.04)mm。 种植3个月时,近、远中牙龈附着退缩为(0.41±0.05)mm和(0.53±0.03)mm,6个月牙龈时附着退缩分别为(0.51±0.03)mm和(0.62±0.04)mm。结论: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能良好地保存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高度,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条件下,能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临床总结
    彭佳美, 陶江丰, 许建军, 禅祖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6): 449-4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6.010
    摘要 (1966) PDF全文 (3211)   可视化   收藏
    Baidu(30)
    目的:探讨种植义齿与正畸联合修复颌龈距离过小的末端游离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1—2012-04就诊的5例因磨牙伸长,对后牙没有足够修复间隙的患者,下颌3例,上颌2例。均在过长磨牙的颊腭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应用橡皮链直接将支抗钉与磨牙带环上牵引钩牵引施加力压入;同时在对缺牙位点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待颌间间隙打开完全后进行义齿上部结构修复,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7个月,5例患者伸长的7颗磨牙均被有效压低,对牙获得了足够的修复间隙,运用Straumann种植体修复上端结构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修复完成后1、3、6个月复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表示满意。结论:运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再植入种植体修复游离端缺失磨牙,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口腔医学教育
    侯光宇, 康非吾, 张雪明, 廖建兴,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1):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1.016
    摘要 (1769) PDF全文 (2954)   可视化   收藏
    Baidu(30)
    目的:探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我科室于2011年开始采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对45名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并根据口腔颌面外科的特点进行重新编排,将PBL及SP教学模式分别应用于门诊及病房的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和锻炼住院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结果:95%的住院医师在培训结束后都能熟练进行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操作,并对典型的常见疾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切实可行,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 临床总结
    杨 建, 刘向辉, 周竹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3): 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3.011
    摘要 (1943) PDF全文 (2105)   可视化   收藏
    Baidu(30)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制作囊肿塞,维持囊肿造瘘口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 专家论坛
    王绪凯,谭海松,秦兴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1
    摘要 (2627) PDF全文 (4302)   可视化   收藏
    Baidu(30)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好发于颌面部的疾病,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由于疾病发生于颌面部,对患者面容美观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 临床总结
    卢 毅, 郭 峰, 崔 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1-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3
    摘要 (3038) PDF全文 (3546)   可视化   收藏
    Baidu(30)
    目的: 观察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口腔癌患者在常规联合根治术后,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B组采用胸大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A组13例(86.67%)前臂皮瓣顺利成活,B组皮瓣成活率100%。A组中有6例患者虎口感觉消失、4例患者供区颜色极深或极浅;B组中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两侧乳房不对称。结论: 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两种皮瓣均适用于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
  • 临床研究
    吴昌敬1, 邵 军1, 蔡剑林1, 周会喜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 26(1):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6.01.007
    摘要 (2019) PDF全文 (2795)   可视化   收藏
    Baidu(27)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钻微创拔除下颌埋伏第三磨牙胚的应用。方法:选取正畸科医生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牙胚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机组作为研究组,单纯高速涡轮机为对照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肿胀、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微,张口度较对照组为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角高速涡轮机联合超声骨刀拔除下颌智齿牙胚,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施力准确、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研究
    翟敏,吴益鸣,蔡建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 26(2): 119-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6.02.009
    摘要 (2067) PDF全文 (2259)   可视化   收藏
    Baidu(26)
    目的: 通过同体对照方法,比较微创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2015年,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需拔除双侧下颌低位近中阻生智齿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一侧第三磨牙首先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研究组),另一侧采用凿骨劈冠法拔除(对照组),两次操作间隔3个月。第2组拔牙方法的顺序相反,先用凿骨劈冠法拔除一侧第三磨牙(对照组),3月后采用微创拔牙法拔除另一侧(研究组)。对两种拔牙方法患者的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牙科畏惧率等进行比较观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畏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
  • 临床总结
    陈旭兵1, 周洪翔2, 柳兆刚1, 田宏伟1, 刁成军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1
    摘要 (2259) PDF全文 (2881)   可视化   收藏
    Baidu(25)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 临床研究
    陆萌萌1, 庄晓华 2, 高益鸣 3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1): 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1.008
    摘要 (2784) PDF全文 (3537)   可视化   收藏
    Baidu(24)
    目的:评估牙周炎患牙拔除前不停用阿司匹林的可行性,合理的停药时间及相应止血措施。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且平日常规服阿司匹林患者(100 mg/d), 分为服药组(A组)、停药3 d组(B组)、停药5 d组(C组);每组30例包含前牙、前磨牙、磨牙病例各10例。术后根据创面凝血情况选择相应止血措施;并依照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为凝血正常;Ⅲ~Ⅴ级为出血量较多且依次增加)进行病例评价和比较。结果:①3组均未出现Ⅴ级病例。②在A、B、C组中:前牙拔除后,Ⅲ级病例的比例分别为20%、10%、0%,Ⅳ级病例的比例分别为10%、0%、0%,3组间凝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前磨牙拔除后,Ⅲ级病例的比例分别为10%、10%、10%,Ⅳ级占比例分别为40%、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磨牙拔除后,Ⅲ级病例的比例分别为10%、20%、10%,Ⅳ级病例的比例分别为50%、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③对Ⅲ级病例延长纱布压迫时间,对Ⅳ级病例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并缝合创面后,取得理想止血效果。结论:对服用阿司匹林者(100 mg/d)实施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术前不停药虽可行,但术后出血较多,需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并缝合创面。前牙病例可停药3 d,前磨牙、磨牙病例需停药5 d,术后纱布压迫时间不少于60 min。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重度牙周炎;   拔牙;   凝血;   停药
  • 专家论坛
    石冰, 尹恒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1): 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1.001
    摘要 (1509) PDF全文 (2944)   可视化   收藏
    Baidu(23)
    本文根据我国语音师的工作特点和腭裂临床治疗需求,论述了在目前腭裂语音师培养与发展过程中,开展语音评估的意义。认为语音评估应是语音师的主要职责,需加强其语音评估能力的建设。本文报道了语音评估标准化流程,及其在腭裂外科治疗中初步应用的结果。
  • 临床研究
    华文哲,郭建清,李娜,侯大为,刘瑞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8
    摘要 (1627) PDF全文 (2482)   可视化   收藏
    Baidu(22)
    目的: 了解近年来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探讨与其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统计分析2005-03—2013-03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唇腭裂手术的9 7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唇裂3 546例 、唇裂伴腭裂3 888例、腭裂2 286例 ;男女比为 1.62∶1;单侧与双侧唇腭裂比为4.44∶1 ;左侧与右侧比为2.07∶1;农村与城市的患儿比为5.04:1;陇南市患者占总人数的40.78%;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5.05%。结论: 陇南地区唇腭裂患者占多数;唇裂合并腭裂居多;左侧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可能是甘肃省内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 临床研究
    陆萌萌, 高益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1.009
    摘要 (2332) PDF全文 (3631)   可视化   收藏
    Baidu(21)
      目的: 评估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残根拔除前不停用阿司匹林的可行性和合理的停药时间。方法:选取90例年龄在50~80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2周,剂量100 mg/d), 分为服药组(A组)、停药3 d组(B组)和停药5 d组(C组),实施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术(每组前牙、前磨牙、磨牙各10例),将拔牙创凝血情况从正常至较差分为Ⅰ~Ⅵ级,对病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①各组未出现凝血Ⅴ、Ⅵ级病例。②前牙残根拔除后,各组病例均为凝血Ⅰ、Ⅱ级。③前磨牙残根拔除后,A组中凝血Ⅲ、Ⅳ级病例比例分别为20%和10%;B组和C组未出现凝血Ⅲ、Ⅳ级病例。④磨牙残根拔除后,A组中凝血Ⅲ、Ⅳ级病例比例分别为30%和10%;B组分别为10%和0;C组未出现凝血Ⅲ、Ⅳ级病例。结论:对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00 mg/d)实施单颗上颌牙残根拔除时,①前牙术前可不停药;②前磨牙﹑磨牙术前可停药3 d;如考虑患者停药后并发血管栓塞风险较高,术前可不停药,但必须完善拔牙创止血措施。
  • 临床研究
    沈舜尧,辛鹏飞,代杰文,王旭东,沈国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4):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4.008
    摘要 (2928) PDF全文 (3527)   可视化   收藏
    Baidu(2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三维测量方法辅助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应用3dMD摄影系统对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患者进行摄影,用其配套的软件包重建患者三维软组织图像,测量并分析患侧头面部软组织与健侧的差异, 辅助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的诊断及病情分析。结果: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软组织间的差异可以表现在两侧的软组织容积差。结论:3dMD摄影系统,可以辅助评价半侧颜面短小综合征患者的颌面部软组织变异情况。
  • 专家论坛
    郭 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7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1
    摘要 (6200) PDF全文 (5483)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
    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晚期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药物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前者的代表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及尼妥珠单抗,他们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放化疗结合治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后者的代表药物主要是贝伐单抗,也已经进行到临床III期实验。靶向治疗为晚期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 临床研究
    袁灏,史俊,唐友盛,徐兵,沈国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1):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1.008
    摘要 (3917) PDF全文 (4030)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通过改良的耳周小切口,经腮腺入路,对31例36侧髁突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从患者的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最大者4.8 cm,最小者3.0 cm,平均张口度4.0 cm,无张口偏斜。术后3个月CT显示所有患者髁突均完全解剖复位。结论:较之传统手术切口,改良的腮腺入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利于面神经保护,且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 临床研究
    郭斐, 叶丽娟, 康非吾, 徐秀慧, 廖建兴, 侯光宇,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86-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7
    摘要 (3029) PDF全文 (3269)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
    目的: 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 临床研究
    李宏权,杨育生, 王国民,余锦豪,唐小山,杨华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6): 409-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6.008
    摘要 (2276) PDF全文 (2633)   可视化   收藏
    Baidu(1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精确的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收集30例正常成年人上颌骨三维数据,应用SimPlant 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志点可重复性、测量点到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 6.12软件初步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个标志点具良好的可重复性(P>0.05);获得标志点到三维坐标的平均距离、标准差;左右对称标志点的三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中的标志点在矢状坐标平面上(P>0.05); 经用非对称率公式:Q=(G-K)/G×100%验证,均Q<10%,左右对称标志点在三维上无不对称畸形。结论:本研究建立一套应用螺旋CT及软件精确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为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提供了方法基础。
  • 临床研究
    张军岐1, 王青2, 陈凤山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23-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8
    摘要 (4247) PDF全文 (333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9)
    目的:通过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测量和评价下颌颏孔区牙槽骨的形态,为种植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0例患者双侧CBCT图像,观察、测量和分析下颌颏孔区牙槽骨的解剖形态,测量此区骨高度和骨宽度,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1.87 mm;颏孔截面下颌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6.45 mm;两者的差值为4.58 mm;颏孔上缘下2 mm处颏管至舌侧骨边缘的平均宽度为11.53 mm。结论:在二维平片(如口腔全景片)上观察到的颏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和CBCT同一截面下颌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平均差距大于4 mm。因此在此区域的种植体设计不应以平片为依据,而应进行CBCT检查。颏孔区种植体尖端到颏孔的安全距离也应进行重新评估。
  • 基础研究
    于 佳,郝永明,陆家瑜,邹德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4): 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4.004
    摘要 (1641) PDF全文 (315)   可视化   收藏
    Baidu(19)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颊侧骨壁缺损修复中的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将PRF作用于比格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第21天测定钙结节量;4、7、11 d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9只成年比格犬拔除上颌左右两侧的侧切牙,构建颊侧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并随机分为血凝块组、PRF组和组织工程骨组,在手术后即刻、6周及12周时评价各组的颊侧骨高度和拔牙窝的骨密度。结果:PRF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促进BMSCs的增殖,提高成骨分化以及钙化能力(P<0.05)。动物实验中,PRF表现出了促进早期伤口愈合的能力。在颊侧骨壁缺损的修复中,组织工程组在6周时骨高度和骨密度分别为(2.63±0.57) mm、(765.19±59.70) HU,较血凝块组[(5.65±2.91) mm、(599.08±53.88) HU]和PRF组[(4.14±1.16) mm、(644.76±65.39) HU]显著增高(P<0.05)。结论:PRF复合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在早期有效地修复拔牙窝骨壁缺损。
  • 口腔种植学研究
    王方, 范震,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2): 110-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2.008
    摘要 (2211) PDF全文 (3438)   可视化   收藏
    Baidu(19)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处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5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3个植入位点。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9mm。其中,30例剩余骨高度为5~9mm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35例剩余骨高度为2~5mm的患者,行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随访9~30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4.43mm(2.22~5.47mm);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5.95mm(4.16~12.85mm)。103个种植位点中仅2例在术中发现黏膜穿孔,1例在戴牙后3个月出现种植体松动,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存留率为99%。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有效促进上颌窦内成骨,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高度,超声骨刀及外提升术中小开窗术式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
  • 病例报告
    王文锋,郑东昕,黄 欣,任常群,周剑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4): 303-3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4.020
    摘要 (2889) PDF全文 (327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8)
  • 临床总结
    王文锋,郑东昕,黄欣,周剑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1-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4
    摘要 (3141) PDF全文 (327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8)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的同时保留了腮腺咬肌筋膜,术后随访6~30个月。结果:20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仅有1例于19个月后肿瘤复发,4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完好地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明显效果,并且是安全、可靠的。
  • 综述
    刘守红,叶茂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4): 299-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4.019
    摘要 (4255) PDF全文 (4324)   可视化   收藏
    Baidu(17)
  • 临床总结
    王晓军,郝志红,郭俊梅,郭琦,于永红,刘焕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5): 361-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5.013
    摘要 (3518) PDF全文 (5228)   可视化   收藏
    Baidu(17)
    目的:评价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6例,年龄35~80岁;男性18例,女性8例;恶性肿瘤21例,均排除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3例,外伤致软组织缺损2例;均用颏下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3.5 cm×8.0 cm)~(4.0 cm×10.0 cm)。结果:25例皮瓣一期愈合,有1例皮瓣创口裂开,延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诊4~20个月,皮瓣在术后2~3个月有10%~15%的缩小。结论:颏下皮瓣制备简单、安全,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 临床总结
    段红艳, 鲁 伟, 高玉萍, 胡天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7-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5
    摘要 (2980) PDF全文 (360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7)
    观察疑难牙拔除术后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5-01—2010-01到我院口腔门诊拔除下颌阻生齿、下后牙死髓折裂牙患者2 000例,共2 000颗牙为研究对象。其中下颌阻生齿1 650颗,下后牙死髓折裂牙350颗。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1 000例,拔牙后拔牙窝内放入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B)1 000例,拔牙后拔牙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塞物。术后第3天、第7天专人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2周后复诊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有7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为0.7%;对照组有80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用于疑难牙拔除术后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有较好临床效果。
  • 临床研究
    杨阳, 陈阳, 蒋莉萍, 刘琼, 王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1): 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1.006
    摘要 (1628) PDF全文 (256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7)
    目的:研究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VPI)患者异常语音的声学特点,定量分析特定语句,探索其发音规律。方法:选择66例腭裂术后VPI患者和35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选取“跑跑跳跳,宝宝最喜欢吃葡萄”和“明天他到街上去买冰糖”为特定语句。在安静环境下,按照规范流程录音,使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分别测定其音长、基频、音强和停顿时长,并观察其语图的特点。结果:VPI患者语句的声调模式与对照组类似,音强模式与正常组有一定的差别,停顿次数和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语图共振峰模糊,各音节较孤立,停顿多。结论:VPI患者语句的流畅性较差,易停顿,其声调模式无异常,音强模式与对照组有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