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王绪凯,谭海松,秦兴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好发于颌面部的疾病,约占全身同类疾病的60%。由于疾病发生于颌面部,对患者面容美观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对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 基础研究
  • 陈超梅, 王代友, 林丹, 沈洁, 陆新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57-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Rad50在放射后大鼠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用 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未照射)、3 Gy组、6 Gy组、9 Gy组、12 Gy组、15 Gy组。放射组大白鼠用60Co一次性照射后2 h内处死,立即取出其腮腺、下颌下腺组织备用。用电镜观察放射后各组涎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Rad50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放射组涎腺组织中Rad5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不同放射剂量的各放射组之间Rad5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鼠腮腺、下颌下腺细胞超微结构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发生较明显改变。结论: 放射可引起涎腺组织Rad50表达水平增高,但其表达水平并未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提示Rad50在涎腺放射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水平有限,这可能是涎腺放射敏感性机制之一。 
  • 欧学平,肖翠翠,宋萌,肖忠明,韦芳,洪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63-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环杷明(cyclopamine)诱导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Gli-2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 μmol∕L环杷明处理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48 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实验组(环杷明组)和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的Gli-2、Bcl-2 mRNA表达水平差异;24 h后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用10 μmol∕L 环杷明作用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固缩或碎裂、核仁变形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环杷明组与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下调Gli-2、Bcl-2 mRNA表达(P<0.01);环杷明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1)。结论:环杷明可诱导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li-2、Bcl-2 mRNA表达,活化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 张雪明,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68-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口腔黏骨膜瓣切口设计提供一定的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乳胶灌注法对小型猪口腔黏骨膜供应血管的来源、分支、分布情况进行巨微解剖观察,并用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法观察其微血管构筑。结果:牙龈黏骨膜血供来自前庭沟或舌颌沟深面肌层内的动脉干,其分支垂直于膜龈联合进入牙龈固有层,固有层的微血管构筑方向与上皮表面垂直。硬腭黏骨膜血供源于腭大动脉,其黏膜下层存在深浅两层血管网,以单条腭皱为单位的多级血管网络具有独特的“树”型结构。结论:涉及口腔黏骨膜手术的切口设计应依据口腔黏骨膜的血管构筑和解剖学特点决定,牙龈黏骨膜不可分层剥离,硬腭黏骨膜瓣则可适当灵活设计。
  • 屈振宇,曲卫国,马卫东, 陈洪涛,曲晓娟,张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74-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纤维蛋白胶粘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用纤维蛋白胶粘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粘连较Ⅱ组和Ⅲ组严重;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HE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高倍镜观察,纤维蛋白胶和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 任一雄,南欣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79-1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34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314例正常对照组的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的多态性。结果: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山西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无关。
  • 临床研究
  • 高吟,康非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83-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以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IF-1α的表达。临床随访所选病例患者情况,将随访结果与HIF-1α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Log-Rank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与HIF-1α表达之间的意义。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临床参数和HIF-1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9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43例表达HIF-1α,表达率为87.76%;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过表达与T分级(P=0.01)、组织分化(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同时,HIF-1α过表达、组织分化和淋巴转移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P<0.001,P=0.008,P<0.001)和无病生存率(P=0.01,P=0.020,P<0.001)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HIF-1α的过表达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HIF -1α的表达,HIF -1α的过表达预示舌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在舌鳞癌的检测与治疗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发挥作用。
  • 黄欣,李华,李建华,潘巨利,韩正学,刘谊,石立新,张晓彤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89-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发作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急救经验,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围术期突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住院手术后5例突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后血清D?鄄二聚体显著升高,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Turki AL-zabib,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9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义齿修复时,不同提升高度对种植体?鄄骨界面应力状况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的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11.0软件,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含上颌窦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植入10 mm长标准种植体1枚。模拟上颌骨骨量不足,建立上颌窦底分别提升2、4、6 mm的种植义齿模型,并以无需窦底提升的种植义齿模型为对照。分别从垂直、颊向30°和舌向30°三个方向,对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牙冠咬合面中心点施加100 N的集中载荷,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种植体- 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各模型在同一加载条件下,皮质骨的应力最大,松质骨和人工骨的应力值接近。随着窦底提升高度的增高,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的应力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提升高度为4 mm时最小。颊舌向加载时产生的应力远大于垂直载荷下产生的应力。结论: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可以大大改善种植体?鄄骨界面内应力,植骨高度为4 mm时,种植体?鄄骨界面应力总体最小;垂直载荷更有利于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在临床设计种植义齿上部结构时应尽量减小或避免斜向载荷。
  • 范欣, 王志峰, 孙学辉, 蓝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197-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Ⅰ、Ⅲ代BLB种植体不同形态结构及表面处理对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Ⅰ、Ⅲ代BLB种植体各12枚,随机各选1枚即刻植入Beagle犬双侧第二、三前磨牙拔牙窝内, 采用自身对照, 随机选一侧为实验侧(i), 另一侧为对照侧(ii)。i侧用丝线结扎法构建炎症,定期测量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PD)并拍X线片观察;最后制作硬组织切片,测量骨丧失程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用t检验对PPD值及骨丧失程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绑线后6周,Ⅲ代BLB种植体PPD明显大于Ⅰ代(P<0.05),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呈现弹坑样骨丧失;组织学观察Ⅲ代BLB种植体周围垂直性骨丧失高于Ⅰ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水平骨丧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代BLB种植体可能由于表面的螺旋结构及涂层粗糙度大,较Ⅰ代BLB种植体更容易促进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
  • 刘向辉,张磊,孙卫革,杨建,黄辉,张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01-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处,并给予不同处理。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制作含单个种植体的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测定。结果:3组标本骨缺损区均可见新骨生成,A组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多,骨质成熟,成骨效果最好;B组次之,部分标本骨缺损区有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及骨质均不如A组。C组最差。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可阻止软组织向骨缺损区长入,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 临床总结
  • 尹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05-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手术路径和效果。方法:对2005-11—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救治的资料完整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的手术路径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76例患者中, 有4例颞部切口,有2例前庭沟切口,有26例单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有1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有9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结膜囊切口,有5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 有12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切口+下睑缘切口。术后随访平均3年(6~48个月)。结果: 76例患者中随访3年的有61例(80.2% ),治疗效果Ⅰ级22例(占36.0% );Ⅱ级35例(占57.3% ); Ⅲ级4例(占6.3% )。55例(55/61, 90.1% )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证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龙卫平,翦新春,谭跃展,钟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08-2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拔牙中的参考价值。 方法: 在下颌阻生智齿(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TM)拔除术前拍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接触或部分影像重叠的49例(50颗牙)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检查,了解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神经的关系。 49例采用外科专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技术行IMTM拔除术。 结果: 锥形束CT对IMTM拔除在阻力分析、合理去除骨组织、保护邻牙及防止下牙槽神经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参考意义。 结论:锥形束CT在IMTM微创拔牙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王文锋,郑东昕,黄欣,周剑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1-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的同时保留了腮腺咬肌筋膜,术后随访6~30个月。结果:20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仅有1例于19个月后肿瘤复发,4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完好地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明显效果,并且是安全、可靠的。
  • 卢海波,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张雪明,阙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4-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派丽奥)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44)。实验组经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后,将派丽奥软膏注入智齿冠周盲袋内;对照组经冠周冲洗后,将2%碘甘油置入盲袋内并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 0.25 g/次,4次/d,连续服用3 d)。3 d后复诊评价疗效。 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56.42%)和总有效率(89.74%)均较对照组(29.55%,70.4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χ2=6.12,P<0.05;治愈率:χ2=4.7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派丽奥软膏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缓释药物。
  • 口腔医学教育
  • 李昀珈,秦明群,黄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6-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是针对广西目前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比较国内外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找出广西的差距,并根据我系的现实情况,积极加以改革和创新,以期能建立一种符合广西口腔医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我系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得到很大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综述
  • 杨丞喆,钟来平,张陈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19-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才丽, 农晓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23-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罗远,刘世勲,季玉娣,段世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3): 227-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