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基质酸性蛋白是参与骨组织发育的重要蛋白类型,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在骨发育和改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DMP1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中的重要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为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骨基质酸性蛋白在骨发育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王晓宇, 卢玉旺, 刘宏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 EMPs)诱导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裸鼠体内促进类牙骨质异位生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细胞并制备细胞膜片,包裹于牙本质根片上,与煅烧骨块紧密贴合捆绑后,制成牙根片/细胞膜片/煅烧骨复合物,体外模拟根周系统。据牙根片是否事先涂覆釉基质蛋白(EMP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2组的“牙根片/细胞膜片/煅烧骨复合物”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根片上新生出了不规则类牙骨质样物质,并有矿化基质沉淀,有较强骨桥素(osteopontin,OPN)表达;对照组根片上未见类牙骨质样物质或矿化基质沉淀,OPN表达较弱。结论:釉基质蛋白在体内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类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从而促进牙周再生。
  • 李远远, 卢芸, 刘月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小鼠颏舌肌成肌细胞ERα基因沉默,筛选鉴定后建立ERα基因稳定下调的细胞群。方法:设计合成4组针对小鼠ERα基因的shRNA序列(ERα-321、ERα-693、ERα-978、ERα-1297)及1组阴性对照序列(shNC),连接到经双酶切处理过的pGLV3/H1/GFP载体上,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用慢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颏舌肌成肌细胞,流式细胞仪筛选后提取细胞RNA,RT-PCR法鉴定各组细胞中ERα的RNA干扰效果。结果:细胞转染5种慢病毒后荧光率分别为21.4%、25.1%、30.7%、23.6%和56.4%,经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后荧光率接近1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组细胞的ERα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ERα-978组的干扰效率最高,为82.7%。结论:本实验成功筛选并建立了ERα基因稳定下调的成肌细胞群,为研究ERα下游信号通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 于佳, 郝永明, 陆家瑜, 赵伟, 曹春花, 邹德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牙髓细胞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存在下的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的能力,为PRF作为支架材料、牙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前期研究。方法:3月龄比格犬拔除乳磨牙获得乳牙牙髓细胞;恒牙牙髓细胞从16月龄成年比格犬磨牙获得。静脉取血离心10 min获得PRF。实验分4组:对照组(普通培养基不加入PRF);实验组A(普通培养基加入PRF);实验组B(成骨诱导培养基不加入PRF);实验组C(成骨诱导培养基加入PRF)。分别于1、4、7和11d测定细胞数量、MTT值、半定量碱性磷酸酶值、成骨相关基因Q?鄄PCR值,并于21d测定钙结节吸光度值。结果:PRF是一种可以促进牙髓细胞增殖的,无毒性作用的纤维网状支架结构;细胞水平上PRF促进了两种细胞的成骨分化:钙结节以及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数值都明显上调(P<0.05);基因水平上,4个时间点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加(P<0.05),且乳牙牙髓细胞的表现均优于恒牙牙髓细胞。结论:可使用PRF和牙髓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 丁月峰, 周培刚, 费学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08-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MRI-CT影像数据融合和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构建较为精确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方法:采集正常颞下颌关节CT和MRI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分别提取颞下颌关节窝、髁突和关节盘并构建三维模型。根据解剖关系对关节窝、髁突和关节盘进行装配。将装配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模型导入SC/Tetra进行干涉面删除。然后导入Mimics和Hypermesh软件对下颌骨和关节窝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对颞下颌关节盘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并局部优化,构建包含关节窝、髁突和关节盘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建立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用Abaqus软件进行简单的验证。结果:基于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出关节窝、髁突和关节盘三维模型。以此为基础,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构建的有限元模型,充分保持了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解剖学特征,在计算时能很好的收敛。结论:利用CT和MRI影像数据融合和多种建模软件协同应用的方法,可以构建活体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较为准确地保持关节窝、髁突和关节盘的解剖真实性,为准确模拟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提供基础。
  • 临床研究
  • 徐秀慧, 周小康, 康非吾, 廖建兴, 候光宇,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13-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neurosensory dysfunction,NSD)的发生区域、恢复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SSRO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1周采集数据,并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数据对比。具体将下唇及颏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检查每个区域的针刺觉、痛觉、热觉、冷觉、锐觉、钝觉、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采用5分法记录检查结果。根据年龄、性别、神经暴露情况等因素分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2、3区域术后感觉得分均低于术前,各区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4手术前后得分无改变。术后1周至6个月感觉得分逐渐提高,各种感觉NSD的发生率术后1周最高(92.5%~97.5%),术后6个月最低(15%~40%)。在同一时间痛觉得分最高,热觉最低。年龄、性别差异对感觉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成形术、神经暴露情况、远心骨段移动幅度、术后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情况对感觉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后NSD易发生于下唇及口角内侧的皮肤;术后痛觉的恢复优于其他感觉,热觉恢复最差;颏成形术、术中神经暴露及远心骨段大幅度移动,是术后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恩经复(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可促进NSD的恢复。
  • 吴忆来, 杨育生, 陈阳, 万腾, 王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19-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研究牙槽突裂牙颌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与正畸科医师共同会诊,记录129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牙位,咬合关系,有无多生牙、畸形牙、残根残冠,尖牙的萌出情况,牙弓形态,裂隙的宽窄等),分析影像学资料及牙颌模型,制定手术或手术前治疗计划。结果:可按期植骨组为45例(34.9%),延期植骨组为84例(65.1%)。在延期植骨组中,51例患者(39.5%)需要术前正畸,44例患者(34.1%)需要术前拔牙,11例患者(8.5%)需要术前修复较大的腭部穿孔。按期植骨组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UCLA)最多,其次为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BCLP),然后是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而需要术前正畸干预的延期植骨组中,患者数量比较BCLP> UCLP >UCLA;需要拔牙的延期植骨患者数量UCLP> BCLP >UCLA;需要修复硬腭前部瘘口的患者数量BCLP> UCLP。结论:除年龄因素外,牙槽突裂患者的牙颌特性对手术的成功率有重大影响,也应作为选择治疗时机的重要参考。
  • 张军岐1, 王青2, 陈凤山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23-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测量和评价下颌颏孔区牙槽骨的形态,为种植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0例患者双侧CBCT图像,观察、测量和分析下颌颏孔区牙槽骨的解剖形态,测量此区骨高度和骨宽度,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1.87 mm;颏孔截面下颌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6.45 mm;两者的差值为4.58 mm;颏孔上缘下2 mm处颏管至舌侧骨边缘的平均宽度为11.53 mm。结论:在二维平片(如口腔全景片)上观察到的颏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和CBCT同一截面下颌神经管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平均差距大于4 mm。因此在此区域的种植体设计不应以平片为依据,而应进行CBCT检查。颏孔区种植体尖端到颏孔的安全距离也应进行重新评估。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吴东, 肖妍君, 李桐军, 郑静宜, 黄文秀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27-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及其他治疗对颌骨造成的创伤可能会对口腔重建修复和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采用Locator附着体支持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应用方法,探讨解决无牙颌导致义齿固位不良的修复新方法。方法:对6例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牙列缺失患者,在颌骨内植入种植体,3~4个月后进行Locator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复查及种植覆盖总义齿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种植术后,通过1~5年的临床观察,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Locator附着体支持式种植覆盖义齿固位良好。种植体植入后及负载后X线片对比,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颈部无明显骨吸收。患者戴用Locator基台种植覆盖义齿,义齿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咀嚼效率提高,使用效果满意。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力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咀嚼效率。另外,其摘带、清洁及维护较为方便,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使用信心。但是,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仍无法弥补因肿瘤手术导致的面部外形的改变。
  • 临床总结
  • 崔广学, 张永春, 刘建伟, 程志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Ⅱ支痛患者行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术后对25例患者复诊或电话随访5年以上。结果:3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无效;术后均并发眶下区不同程度肿胀1~2周,伴患侧眶下区、上唇区、上颌牙齿、鼻翼部等区域麻木;25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共5例复发,其中板机点在眶下神经支配区的仅2例复发。结论: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对于板机点在眶下神经支配区的三叉神经Ⅱ支痛,是一种安全、简单、创伤小而非常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陈旭兵1, 周洪翔2, 柳兆刚1, 田宏伟1, 刁成军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 江强麟, 陶江丰, 陆蔚, 承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间,下颌骨角部骨折患者25例,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器材经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13例,另外12例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对比。结果:口内组及口外组均达到良好的疗效,包括良好的骨折断端对位、正常的张口度及原有咬合关系的恢复等。口内组有1例出现了创口感染,口外组有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与口外组相比,口内组避免了面部瘢痕并减少了手术创伤。结论:与口外入路相比,经口内入路应用transbuccal trochar治疗下颌角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兼顾了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双重要求。
  • 管增娥1, 段银钟2, 黄志翔3, 王在智3, 张 雪3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外伤性牙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外伤性牙脱位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固定3~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外伤牙齿的松动度、牙周状况和咬合关系。结果:患者外伤牙均达到良好的愈合,患牙与对牙有稳定的咬合关系,牙周组织状况良好,牙无松动,牙槽骨及牙根无明显吸收,牙齿冠根比无明显改变。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外伤性牙脱位安全、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延平1, 王文娟1, 龚仁杰1, 蔡金来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47-1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放射性核素99mTc显像在Warthin瘤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运用放射性核素99mTc在Warthin瘤检查中的成像特点,对65例检查结果为“热结节”和“温结节”的病例与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例腮腺中,55例为“热结节”,10例为“温结节”。术后病理证实:63例为Warthin瘤,1例为多形性腺瘤,1例为淋巴上皮病。结论:放射性核素99mTc显像对Warthin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从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为一种简便的检查方法,放射性核素99mTc显像在诊治Warthin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综述
  • 张忻1, 刘天麟1,2, 张学斌1, 郭鹏女1, 黄远亮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凤霞1(综述) 申铁兵2(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梅银娥, 吴湣, 周春泉, 钟丽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勇全, 魏远坚, 胡顺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2): 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