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王佐林,王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不断发展,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也不断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争鸣与共识”种植论坛(第四季)的讨论结果,针对数字化技术与精准种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处理及其临床意义、重度骨缺损条件下倾斜种植技术的应用等广受关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更加规范牙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 基础研究
  • 万会璇, 蔡明详, 孙 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局部激活破骨细胞对应用双膦酸盐后拔牙创愈合的影响,以期找到预防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方法。方法:选用24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 ,OVX),术后3个月开始应用双膦酸盐。用药一个月后,拔除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实验组拔牙创内放置含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与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的明胶海绵,对照组放置含有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拔牙后2周,收取样本,评价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牙槽窝内的破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成骨能力标记物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表达量增加。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拔牙创牙槽窝新生骨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局部激活破骨细胞可以促进应用双膦酸盐后的拔牙创愈合。
  • 蔡洁明, 杨伟明, 胡 璇, 舒传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2—2012-03期间,在我院就诊的OSCC患者71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OSCC组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HOTAIR mRNA表达,术后对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03-31。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OSCC组织中HOTAIR mRNA相对表达量为2.36±0.19,对照组结果为1.53±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58,P=0.000);OSCC组织中HOTAIR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复发有关(P<0.05);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42.11%,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18.75%,中位生存时间25.90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1,P=0.027)。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和HOTAIR mRNA表达量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SCC组织中HOTAIR呈高表达,与肿瘤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临床研究
  • 李 威, 杨旭东, 王志勇, 卢晓林, 王 洋, 王育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 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 刘 弦1, 易 杰2, 胡小华2, 姚 礼2, 张霓霓2, 黄桂林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术中靶动脉灌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同时进行冰冻切片检查,为颈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16例初诊诊断为cN0的口腔鳞癌患者,在经一个周期的靶动脉持续灌注抗癌药物诱导化疗后进行手术,术中经靶动脉灌注亚甲蓝。将蓝染的SLN纵向剖成两半,一半术中冰冻,检查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另一半SLN及术后所有的颈淋巴结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后行HE及CK19、CK(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患者的40枚SLN中,冰冻检查发现2例患者的2枚SLN阳性,与术后HE、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连续切片检查结果相符。其余14例患者的32枚SLN术中冰冻、HE检查阴性,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发现2枚SLN存在微转移灶。所有术中冰冻检查阴性的38枚SLN中,36枚经HE、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均为阴性。SLN转移阳性4例,阳性率25%(4/16);SLN假阴性率为12.5%(2/16);总符合率87.5% (14/16)。结论:靶动脉灌注亚甲蓝定位SLN的术中冰冻诊断,可能成为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的依据。
  • 孙烁辉, 王之发, 马军利, 朱光第, 丁 璐, 汪维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头颈部大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治疗中棘手问题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对3例头颈部巨型NF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估手术安全性、手术原则、手术时机及手术次数。结果:3例头颈部巨型NF经分次手术,病灶均被大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控制好,头颈部外形改善满意,受累眼睛、耳廓、口唇的保留及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正确把握巨型NF治疗原则、谨慎处理好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陈 卿1, 严乌毛1, 魏 杰2, 马 健1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早期负重载荷下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成骨性能。方法:将nFA/PEEK、聚醚醚酮(PEEK)和商业钛柱状种植体各10枚,植入10只比格犬下颌前磨牙拔牙区,2个月后行冠修复,行使咀嚼3个月末和6个月末随机处死获种植体骨标本,行显微CT扫描测定骨静态参数,切片行亚甲基蓝?鄄酸性品红染色观察骨结合。结果: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切片显示部分牙槽骨深入nFA/PEEK种植体螺纹内,且见成熟骨细胞样细胞和排列规则的新生骨小梁。3个月末nFA/PEEK和钛种植体周围骨密度(BMD)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显著高于PEEK组(P<0.05)。6个月末nFA/PEEK和钛种植体的BMD、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高于PEEK组(P<0.05)。nFA/PEEK和钛种植体周围骨小梁间隔(Tb.Sp)均显著低于PEEK组(P<0.05)。6个月末nFA/PEEK、钛的BMD和Tb.N均显著高于3个月末(P<0.05)。结论:nFA/PEEK种植体具有与钛相当的静态成骨性能。
  • 郭文锦1, 潘巨利2,3, 胡晓星3, 贾 斌1, 张静雨3, 蒋暧瞳3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变化。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42例,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范围4.3~9.2 mm,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共植入51枚种植体。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观察种植区的骨量变化,通过Mimics软件定量比较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突入上颌窦内的种植体表面的骨量变化。术后3~4个月行上部永久修复,随访6个月,观察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发症。结果:51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上颌窦底提升范围1.00~4.62 mm,术后3个月突入上颌窦内的种植体表面被新生骨覆盖的面积平均值(10.31±2.35) mm2,平均新生骨覆盖率20.88%。结论: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突入上颌窦的种植体可部分被新生骨覆盖。
  • 综述
  • 聂红永1,2, 聂红兵2, 周海静2, 董 红1, 王志强2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种植修复作为现代口腔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健康状态与微生物分布密切相关。本文将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龈下菌群的分布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进行综述。
  • 朱梦娇, 陈凤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由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成熟的FGF23蛋白被分泌到血液中,通过其主要的靶器官即肾脏来调节磷酸盐的重吸收以及维生素D代谢,从而维持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及骨的矿化程度。体内FGF23过多主要会造成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D代谢异常、生长发育异常、佝偻病、骨软化等。相反,FGF23的缺失则会导致高磷酸盐血症、1,25(OH)2D增多、软组织钙化等。FGF23的产生和活性受到全身及局部因素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此外还受到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本文主要对FGF23的结构和功能、FGF23的调控、FGF23异常相关的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病例报告
  • 张 杰, 吴丽芬, 傅秋云, 熊学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多发生于颌骨,呈侵袭性生长,且复发率高的牙源性良性病损。一类原发于颌骨外软组织,且具有OKC组织学特点的病变被称为外周性牙源性角化囊肿(peripheral odontogenic keratocyst, POKC)。本文报道1例右颊黏膜POKC,并就临床特点和起因等进行文献回顾。
  • 童永青, 沈显军, 赵相相, 金 杯, 陈申国, 汪 鹏, 施更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涎腺囊肿大多发生在口腔内的腺体,如唇腺、舌前腺、舌下腺等,偶尔也发生在腮腺部位,而下颌下腺来源的囊肿临床上甚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下颌下腺囊肿及相关文献复习。
  • 周晓敏, 刘小升, 朱耀旻, 梁志刚, 邓永强, 郑苍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 28(2): 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8.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多见于软组织,骨内神经鞘瘤并不常见。本文报告1例以下颌骨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骨内神经鞘瘤,通过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病理诊断和术后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将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该病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