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 全选
    |
    基础研究
  • 别苗苗, 唐燚, 康非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03-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控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在小鼠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发育中的影响。方法: 构建破骨细胞内特异性敲除HIF-1α的模式鼠;通过micro-CT评估、组织学染色观察同窝对照鼠(HIF-1αf/f; Ctsk-cre-)和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鼠(HIF-1αf/f; Ctsk-cre+)下颌骨髁突、股骨头和股骨骺端生长板的软骨和软骨下骨形态结构。结果: 在5周龄和8周龄时,组织学染色发现,相比同窝对照鼠,cKO鼠股骨头的肥大软骨层变薄,细胞排列欠规则;股骨骺端生长板及软骨下骨区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在10周龄时,micro-CT扫描结果表明,髁突关节面失去原有凸形结构,呈水平凹形,前后径及近远中径增大,髁突宽度、长度缩短,软骨层紊乱,纤维软骨层明显变厚。HIF-1α敲除对髁突、股骨头和骺端生长板软骨下骨区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均有影响,8周龄组的股骨影响较5周龄组明显;较股骨组, HIF-1α敲除对下颌骨髁突软骨下骨区破骨细胞的影响在各时间组均较明显。结论: 在小鼠股骨和下颌骨软骨、软骨下骨发育过程中,HIF-1α可调控破骨细胞的形成和破骨活性,进而维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改建和形态;HIF-1α的调控作用对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发育的影响较股骨更为明低。

  • 李明炜, 王云霞, 王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09-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microRNA-143-3p(miR-143-3p)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凋亡及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hDPSCs,并转染miR-143-3p抑制物(inhibitor)或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后通过茜素红染色评估分化情况,分别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mRNA及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143-3p与RANK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143-3p在hDPSCs中的表达与RANK呈反向调控关系,抑制miR-143-3p的表达增加了细胞凋亡率,促进了细胞成骨分化,提高了RANK、RANKL、Runx2、OCN、ALP、BMP2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OP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沉默RANK则抑制了miR-143-3p inhibitor的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提示,RANK是miR-143-3p的靶基因。结论: miR-143-3p通过靶向RANK激活OPG/RANKL轴调节hDPSCs的凋亡及成骨分化。

  • 喻莉, 杨静, 宋泰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17-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静态牵张力(static mechanical strain,SMS)对人炎症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给予健康PDLSCs及炎症PDLSCs 10%、12%、14% SMS干预12 h,炎症PDLSCs感染阴性对照(NC)shRNA慢病毒、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0638 shRNA慢病毒、微小RNA(microRNA,miR)-NC慢病毒、miR-29a抑制物慢病毒72 h后给予14% SMS干预12 h。酶标仪在490 nm处检测吸光度值(A490),代表linc00638、miR-29a的表达水平及增殖活力。成骨诱导分化14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并在405 nm处检测吸光度值(A405),代表PDLSCs成骨分化水平。结果: 在10%、12%、14% SMS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健康PDLSCs的A490A405明显增加(P<0.05),linc00638、miR-29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炎症PDLSCs的A490A405及miR-29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inc00638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敲低linc00638后给予14%SMS干预,炎症PDLSCs A490A405及miR-29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miR-29a显著降低了炎症PDLSCs中linc00638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P<0.05);敲低linc00638并抑制miR-29a后给予14%SMS干预,炎症PDLSCs的A490A405明显降低(P<0.05)。结论: 14%SMS通过调控linc00638/miR-29a轴从而抑制炎症PDLSCs增殖及成骨分化。

  • 临床研究
  • 董洋, 陈广庶, 干春凤, 张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25-2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TMJOA病情的关系,并分析IL-1β、OPN、TGF-β1诊断TMJO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1例TMJOA患者(TMJOA组)和92例于门诊体检的志愿者(对照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TMJOA组分为轻度疼痛亚组(3分以下,38例)、中度疼痛亚组(4~6分,40例)及重度疼痛亚组(7分及以上,23例);根据非辅助下最大开口度(maximal mouth opening,MMO)将TMJOA组分为≤2 cm亚组(34例)、2.1~3.0 cm亚组(42例)及>3.0 cm亚组(25例)。比较不同组间血清IL-1β、OPN、TGF-β1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IL-1β、OPN、TGF-β1水平与VAS评分和MMO之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IL-1β、OPN、TGF-β1诊断TMJOA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MJOA组血清IL-1β、OPN及TGF-β1水平更高(t=18.894、19.552、20.405,P<0.05)。重度疼痛亚组血清IL-1β、OPN、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疼痛亚组和轻度疼痛亚组(均P<0.05),≤2 cm亚组血清IL-1β、OPN、TGF-β1水平高于2.1~3.0 cm亚组和>3.0 cm亚组(均P<0.05)。IL-1β、OPN、TGF-β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819、0.783、0.816,P<0.05),与MMO呈负相关(r=-0.767、-0.782、-0.805,P<0.05)。IL-1β、OPN、TGF-β诊断TMJO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691、0.740、0.732。结论: TMJOA 患者血清IL-1β、OPN、TGF-β1水平均升高,IL-1β、OPN、TGF-β1增高与TMJOA疼痛加重及开口受限均有关,可作为诊断TMJOA的辅助指标。

  • 曹顺顺, 汪晓龙, 舒传继, 邵剑杰, 李红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31-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黏蛋白4(mucin 4, MUC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OSCC患者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 SP)检测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UC4蛋白的表达。于术后开始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7月31日,随访终止事件为患者死亡或者随访满5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MUC4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03%,高于癌旁组织的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7,P<0.001);MUC4蛋白在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中分化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Ⅰ~Ⅱ期、高分化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C4蛋白阴性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7.00±3.35)个月,5年生存率为58.33%,均高于阳性表达组[(24.94±2.40)个月和20.00%],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8,P<0.001);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MUC4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OS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MUC4蛋白在OSCC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胡莹莹, 张建华, 张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36-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长期口服抗栓药物患者在拔牙围手术期服用抗栓药物的不同用药和桥接方案。方法: 共有97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口服抗栓药物的种类,分为阿司匹林组(n=50)、双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n=26)及华法林组(n=21)。阿司匹林组患者围手术期正常使用阿司匹林;双抗组患者围手术期单用阿司匹林,术前停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2~3 d;华法林组患者围手术期停用华法林,改为低分子肝素每次0.4 mL皮下注射2 d(每12 h 1次)。所有患者均拔除患牙,观察有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术中监测血压,术后用纱布压迫30 min、1 h、2 h后的观察手术创面出血情况。结果: 97例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2 h后所有患者拔牙创均无明显出血。拔牙数目越多,术后出血时间越长(P<0.05)。结论: 抗栓药物患者采用上述用药和桥接方案拔牙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 临床总结
  • 吕明顺, 张自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40-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面颈部鱼刺迁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鱼刺的面颈部异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40岁、40~80岁、>80岁3组年龄段,比较各组性别、年龄和鱼刺迁移部位的构成比差异。分析超声声像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长度、卡顿时间的相关性。总结超声在面颈部鱼刺迁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鱼刺迁移部位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各组性别的构成比差异结果显示,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80岁年龄组病例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40岁年龄组中,鱼刺迁移至颈部的比例较高;40~80岁组鱼刺迁移至颌下和颏下部位的比例较高;>80岁组鱼刺迁移至颌下比例较高。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的长度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574,P<0.001;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卡顿时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61,P<0.001。超声诊断面颈部鱼刺的符合率为98.2%,超声声像以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内见条状强回声伴有周边软组织回声增强及周边脏器内条状低回声为特点。结论: 超声是面颈部鱼刺迁移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要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检查结果阴性时应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或短期超声随访。

  • 刘飞, 赵蕊, 袁丽, 杨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45-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辅助术后镇痛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研究组采取盐酸羟考酮辅助术后镇痛。对比2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rince-Henry pain score, PHS)],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 CEO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rterial jugular vein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 Da-jvO2)],术后恢复情况,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 mental state assessment scale, MMSE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2、6、24 h时,研究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2、6、24 h时,研究组VAS、PHS评分,CEO2、Da-jv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小于对照组(P<0.001);术后2、6、24 h时,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辅助术后镇痛能进一步缓解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利于维持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 综述
  • 张璠, 王思远, 王雪奎,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51-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系统与骨改建联系紧密,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均可以影响骨改建过程。应用生物医药是调节免疫系统影响骨改建的重要手段之一。多肽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易化学修饰等优点,在调节免疫系统影响骨改建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多肽调节免疫系统影响骨改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翦新春, 翦羽, 潘文翔, 高兴, 凡任飞, 康宗华, 匡凤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54-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甘草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的中药,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甘草化合物被用来治疗口腔黏膜、颌面颈部炎症及肿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对甘草化合物治疗口颌面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吴一凡, 卢浩, 朱云, 徐万林, 刘胜文, 杨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57-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成涎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恶性肿瘤,因其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相对困难。目前关于这一唾液腺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相对较少,缺乏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成涎细胞瘤,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分析。

  • 李鹏飞, 鲁琦, 田林洪, 张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 32(4): 262-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2.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磨牙后管(retromolar canal,RMC)作为下颌管穿行于下颌骨体部的分支,其内包含神经血管束,易造成局部麻醉失败。一旦术中损伤该神经管,往往会导致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使用超声骨刀拔除邻近RMC的埋伏阻生齿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