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 全选
    |
    基础研究
  • 罗容春, 韩雪, 王海丞, 朱辙文, 刘力维,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磨牙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 体外于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出胚胎13.5 d(E13.5)小鼠下颌第一磨牙(first molar,M1)牙胚,并将其加入到新鲜的器官培养液中。将MTX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分别配制成0.1、1.0、10.0 μmol/L MTX的器官培养液,作为实验组(MTX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组。隔日拍照观察牙胚变化的情况。对出生后2 d(P2)至出生后6天(P6)的新生鼠按1、3、5 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MTX(隔日注射),于第2.5、4、6、8天时取样,对下颌第三磨牙(third molar,M3)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9 d后,观察到1.0、10.0 μmol/L MTX组牙胚均死亡;0.1 μmol/L MTX组牙胚的宽度、总高度及牙尖高度均出现异常。体内实验观察到3、5 mg/kg MTX组的P8小鼠下颌M3较对照组形态异常;凋亡检测结果表明,3 mg/kg MTX组下颌M3在牙发育过程中,其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多;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在P2.5、P4小鼠下颌M3中,3 mg/kg MTX组增殖细胞较对照组少,P6、P8小鼠下颌M3中,3 mg/kg MTX组增殖细胞较对照组多。结论: MTX会导致磨牙形态发育异常,出现牙胚体积减小、发育延缓等,这可能是因为牙发育过程中,MTX促进了牙胚细胞凋亡,在蕾状期及帽状期抑制了牙胚细胞增殖。
  • 王蕊, 胡婷婷, 程慧欣, 王元银, 宋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escin)对大鼠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大鼠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CCI-ION)的方式来构建大鼠TN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ION组、CCI-ION+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42 mg/kg)组和escin低、中、高剂量(6、12、24 mg/kg)组。手术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治疗14 d,sham组和CCI-ION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使用Von Frey纤维细丝检测大鼠术侧口面部机械痛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mRNA的表达变化;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TG的病理变化。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ION组大鼠的机械疼痛阈值显著下降(P<0.01);与CCI-ION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机械疼痛阈值在给药第3天后逐渐提高,至第14天时,所有给药组机械疼痛阈值均显著增高(P<0.01)。RT-q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ION组TNF-α、IL-1β、TLR-4及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CCI-ION组相比,各给药组TNF-α、IL-1β、TLR-4及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ION组观察到TG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施万细胞数增多及脱髓鞘的变化;与CCI-ION组相比,各给药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TG炎症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Escin对CCI-ION诱导的TN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下调有关,并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伍宗辉, 汪瑞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1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BDNF/TrkB/Akt/p-RPS6信号通路在儿童口腔上皮牙源性病变中的作用及免疫反应。方法: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口腔上皮牙源性病变患儿的口腔上皮病变组织标本(病例组)和50例健康儿童的口腔上皮组织标本(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BDNF/TrkB/Akt/p-RPS6信号通路蛋白检测、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检测和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检测,对比对照组和病例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BDNF/TrkB/Akt/p-RPS6信号通路蛋白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酸化S6核糖体蛋白抗体(anti-phospho-S6 ribosoma protein,p-RPS6)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免疫功能T亚群细胞(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数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BDNF、TrkB、Akt、P-RPS6的平均光密度值与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数据值、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数据值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口腔上皮牙源性病变患儿存在明显的BDNF/TrkB/Akt/p-RPS6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和免疫功能抑制,且免疫功能抑制与BDNF/TrkB/Akt/p-RPS6信号通路蛋白异常表达相关。
  • 临床研究
  • 高明, 陶永炜,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2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 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 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 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 mm(P<0.05);而Co间距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SSRO术后1周,髁状突及下颌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展,喙突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内收;术后1年,髁状突的位置基本恢复,下颌角的外展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喙突的位置并未恢复。
  • 临床总结
  • 刘玥旻, 柴盈, 董亚兵, 魏文斌, 张文豪, 陈敏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 48例创伤后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post-traumatic trigeminal neuropathic pain, PTTN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7年11月—2021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颌面神经专科诊治的48例PTTN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48例PTTN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14.2)岁,男女比例为1∶3.4。以创伤与疼痛间隔时间≤1个月者为主,占79.2%,患者平均病程为2年。常见的创伤原因包括拔除下颌磨牙、直接撞击伤及根管治疗。临床症状以持续性的中重度疼痛为主。影像学检查检出的神经损伤阳性率为16.7%。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1个月,疼痛缓解率超过50%的患者仅有16.7%。结论: PTTNP常见于创伤发生后的1个月内,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不能作为其特有指标;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相对较差,重度疼痛可考虑神经管减压等手术方式。
  • 王任铎, 宋应展, 何海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0—2020年间21例头颈部NF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头颈部NF常表现为短期迅速增大的皮下或黏膜下实性肿物,颈部多发;影像学表现缺乏鉴别特征;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且胞质染为淡红色,伴红细胞外渗,向周围肌肉内生长,没有异常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和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MSA)呈阳性表达,desm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CD34、S100呈阴性表达。术后随访6个月,2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头颈部NF的组织学特征与身体其他部位的NF相似,但头颈部NF的肌肉组织受累频率更高。仅凭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NF,切除术后行病理学检查是该病的最佳诊断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 郭凌燕, 吴平凡, 陈芬, 李羽, 雷振革, 陈林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3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颌骨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 SBC)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2020年间收治的63例SBC及100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资料,采用筛检试验评价的方法探讨SBC的临床诊断要点,从而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例SBC患者,其平均诊断年龄为20岁(7~79岁)。其中,上颌骨2例,下颌骨61例。采用串联实验进行筛检变量组合,结果显示,x1(年龄分组)和x3(体格检查有无阳性体征)组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1,灵敏度为68.18%,特异度为98.10%,约登指数为0.662 8;x2(部位:上/下)和x3组合的AUC为0.865,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86.67%,约登指数为0.730 3;x1、x3、x5(骨质是否膨隆、吸收)组合的AUC为0.776,灵敏度为56.06%,特异度为99.05%,约登指数为0.551 1。结论: 年龄小于20岁、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型囊性透射影,且颌骨无明显骨质膨隆的患者可以初步诊断为SBC。
  • 综述
  • 文卓,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再生是骨创伤愈合和种植体骨整合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再生与骨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巨噬细胞作为骨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骨再生的级联反应启动和骨形成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骨再生与骨免疫之间的桥梁。全面认识巨噬细胞在骨再生过程中的功能多样性,有助于以巨噬细胞为切入点实施免疫干预,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免疫调控的新策略。

  • 黄碧莹, 张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46-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尼古丁作为香烟和电子烟的主要成分,被认为具有遗传毒性,并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尼古丁主要通过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就尼古丁对口腔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抗癌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李海鹏, 宁文杰, 王予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二期手术使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168例需要行种植二期手术的单颗种植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和手术刀组,每组各84例,半导体激光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行种植二期手术,手术刀组采用传统手术刀行种植二期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评分及取模时间。结果: 半导体激光组大部分患者仅使用表面麻醉即可,手术刀组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表面麻醉后还需补充浸润麻醉。半导体激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取模时间均优于手术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半导体激光行种植二期手术时,大部分患者仅需行表面麻醉,且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小、伤口无须缝合、牙龈愈合快,该方法为种植二期手术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 赖永圳, 王承勇, 蔡志宇, 卢萌, 茅传青, 陈伟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舌根内异物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较多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在数字化手术计划辅助下取出舌内异物的病例。

  • 张庆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1):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3.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3D打印个体化钛合金植入体进行下颌骨修复重建的远期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2013年12月对1例31岁女性左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在实施半侧下颌骨切除术的同时,利用预成3D打印个体化钛合金植入体进行即刻修复重建,并对修复重建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复发现象,患者对下颌骨修复重建后的功能和形态均满意。结论: 7年的随访观察显示,采用3D打印个体化钛合金植入体进行下颌骨修复重建,能够取得稳定的远期临床效果。该方法手术步骤简单、治疗周期较短,特别是避免了自体骨移植的痛苦和损伤,其效果与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植入体设计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