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8
  

  • 全选
    |
    基础研究
  • 周笑天, 王海丞, 黄洁, 胡佳慧,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01-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形态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盾构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对比格犬种植修复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 选择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每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3或第4前磨牙(P3、P4),并进行即刻种植。根据是否采用盾构技术将手术牙位区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种植术后3个月行修复治疗。修复后3个月观察并记录牙龈退缩量和角化龈宽度。收集双侧下颌骨,通过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形态分析,比较牙槽骨垂直吸收量、牙槽骨宽度及种植体骨结合率。结果: 牙龈形态学定量分析显示,修复后3个月实验组牙龈退缩量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角化龈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负重3个月后实验组根片组织缺失,颊侧牙槽骨垂直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牙槽嵴顶下1、2、3 mm处颊侧骨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观察期内,盾构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负重后颊侧牙槽骨水平吸收,减少牙龈退缩量。但负重后可能出现根片的吸收或脱落,且无牙周膜留存。

  • 王锦锋, 秦红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07-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慢性牙周炎小鼠模型,探讨葛根素对慢性牙周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牙周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中剂量组和葛根素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建立慢性牙周炎模型,并分别在建模后的第3、5、7 和 9 天将2 μL 牙龈卟啉菌液和15 μL 1 m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0.9%氯化钠溶液均匀注射到全部牙周组织。建模4周后,对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00、400、80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Na)溶液,给药溶液现用现配,每天1次,共治疗2周。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的活动状态及表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通过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实验检测小鼠牙周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建立小鼠慢性牙周炎模型4周后,实验小鼠食欲减退,活动状态低迷,表现出慢性牙周炎症状:牙龈明显红肿、肥大,牙龈组织松软,部分出现溃疡现象,探诊出血明显,并有自发出血倾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清中的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葛根素能够缓解小鼠慢性牙周炎的症状,减轻牙周炎症反应,对于小鼠慢性牙周炎有显著的改善和治疗作用,且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 王桂芳, 吕凯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12-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镁离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 以成骨诱导培养液(含镁离子0.8 mmol/L)为对照组,在此培养液中依次添加100、200、400 μmol/L镁离子作为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组)。培养大鼠BMSCs,应用MTT法检测镁离子对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细胞ALP蛋白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和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外基质钙盐的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检测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素(osteopontin,OPN)、BMP-2及镁转运蛋白1(Mag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激光共聚焦观察OCN、LC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OCN蛋白、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自噬双标腺病毒转染观察细胞自噬流情况,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ATP浓度。结果: 1、4、7 d时,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对大鼠BMSCs的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 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较对照组深染,ALP蛋白分泌和ARS基质矿化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Mg 100 μmol/L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7 d时,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的ALP、OCN、OPN、BMP-2和MagT1基因相对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其中Mg 200 μmol/L组表达量最高(P<0.01);4 d时,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 OCN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增强,其中Mg 200 μmol/L组OCN蛋白荧光染色最强;Mg 200 μmol/L组LC3蛋白荧光染色增强,呈斑点状分布;4 d时,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 OCN和LC3 Ⅰ/Ⅱ蛋白表达提高,Mg 200 μmol/L组的蛋白条带染色最深、灰度值比最高。1 d时,AdPlus-mCherry-GFP-LC3B转染后Mg 200 μmol/L组双荧光共表达成斑点状分布;3、6 d时,实验组Mg 100、200、400 μmol/L细胞内ATP浓度较对照组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g 400 μmol/L组的细胞内ATP水平最低。结论: 生理范围内镁离子浓度增加对BMSCs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可以提高BMSCs成骨分化、矿化性能,其作用可能与MagT1的表达上调、细胞内ATP水平下降和自噬激活相关。

  • 临床研究
  • 石海波, 项丹威, 叶佳朋, 吴春月, 宋丽娜, 刘麒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21-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SIF)在修复口腔及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科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同期行颏下岛状瓣修复的患者资料,并以同期行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0例。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共1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大小在3 cm×4 cm~4 cm×10 cm。无论是T2期肿瘤还是T3期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颏下岛状瓣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P<0.05)。结论: 颏下岛状瓣小巧灵活,制作简便,无须血管吻合及开辟远位供区,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瘢痕隐蔽。适用于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面中下2/3的中小型缺损,但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 刘洋, 李晨曦, 张诚, 张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26-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自2016年1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给予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给予单纯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面肌痉挛程度及面神经功能,记录治疗12个月后2组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0% 和 8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面肌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面肌痉挛程度中0级、Ⅰ级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中0级、Ⅰ级及Ⅱ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复发,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可改善其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临床总结
  • 王浩然, 王映, 李志萍, 庄乾伟, 孟箭, 葛良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32-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两种类型的前臂皮瓣桡侧术后前臂供区恢复的情况。方法: 回顾我院44例因口腔颌面部肿瘤致术后缺损经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皮瓣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师制取。按照制取皮瓣的方法分为传统的前臂皮瓣(A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改良的前臂皮瓣(B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对其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随访,针对制取皮瓣的手术时间、皮片面积,术后1个月内前臂供区并发症,前臂供区瘢痕及功能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皮瓣制取时间、年龄及皮片面积的P值分别为 0.917,0.690,0.771。1月内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A、B 2组在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中色素沉着、血管分布、柔韧性及高度、总得分方面及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 (DASH)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B 2组在上述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供区恢复方面无差异。但改良组避免了传统组需开辟第三术区的问题,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的痛苦与额外的瘢痕。

  • 周剑虹, 何凤兰, 李勇, 许振华, 任常群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37-2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全程冲洗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7例严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的脓肿切开引流术,一组(18例)为单纯负压封闭引流术,另一组(19例)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分别通过检测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单脓腔VSD使用数量来比较2组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负压封闭引流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可以防止脓性坏死物堵塞负压引流装置,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减少患者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综述
  • 王丽娜,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41-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体材料。但其在自然条件下,表现为惰性金属,需要通过表面改性等方法来获得生物活性涂层。本文拟对钛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分类进行综述。

  • 钟阳, 满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45-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TMJOA)是一种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的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软骨退化、软骨下骨重塑和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目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但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近年来颞下颌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刘泉, 陈卓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49-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导航系统基于三维成像、虚拟设计与追踪技术,将术前设计精准地呈现,并实时反馈术中信息,提高了口腔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的可预期性。本文就动态导航技术的原理、基本流程及其应用作一简述。

  • 病例报告
  • 王伟, 鄢雷, 黄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53-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Stafne's bone cavity)是一种好发于下颌骨舌侧、界限清楚的下颌骨缺损或空腔性改变,通常不伴有感觉异常,由Stafne于1942 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而国内报告下颌骨发育性缺损较少。本文报道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 王映, 王浩然, 陈彬, 李志萍, 孟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56-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经历综合序列治疗后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颌骨发育障碍仍是影响其咀嚼、面型及心理的重要问题。其常表现为面部三维方向的发育不足、上颌后缩及下颌真性前突、因上颌牙弓狭窄致牙列拥挤、咬合关系极度紊乱;与其他牙牙合面畸形相比,该病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传统单纯牙列正畸矫治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作者就收治的1例多次修复手术后伴发严重颌骨畸形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采用了植骨-正畸-正颌-正畸的序列治疗计划,获得了良好的面型及咬合等效果,通过文献复习对该类复杂颌骨畸形的诊疗特点进行讨论。

  • 曾威, 姚麟, 郭萌萌, 邓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4):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伴脱位患者,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暴露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进行内固定,观察有无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损伤,有无涎瘘发生,及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情况。10 例患者中,全部术区伤口均属于一期愈合,未出现涎瘘。1例出现暂时性闭眼不全的症状,加用甲钴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小,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术后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范围小,美容效果好,能直视下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