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8
  

  • 全选
    |
    基础研究
  • 丁允鹏, 陶狄坷, 张帅,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65-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长骨发育过程中初级纤毛在生长板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1、4周龄和8周龄的小鼠股骨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初级纤毛在生长板的分布规律;培养生长板软骨细胞并诱导其肥大化,研究该过程中初级纤毛的改变;通过无血清饥饿法提高有纤毛软骨细胞比例后诱导软骨细胞肥大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肥大软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1、4周龄小鼠的有纤毛软骨细胞主要分布在静息层、增殖层和前肥大层,肥大层有初级纤毛细胞显著减少;在体外诱导软骨细胞肥大化后,有纤毛细胞比例降低;提高有纤毛细胞比例后诱导软骨细胞肥大化,肥大软骨细胞标志性基因COL10、Prg4表达降低。结论: 初级纤毛主要分布在生长板静息层、增殖层和前肥大层,肥大层软骨细胞初级纤毛减少;通过无血清饥饿法提高有纤毛细胞比例能够降低肥大软骨细胞标志性基因的表达。

  • 郝晨笛,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72-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EPS(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EPS,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lincRNA-EPS对牙釉质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方法鉴定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的基因型;微型CT(micro-CT)检测8周龄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下颌磨牙区的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下颌磨牙区釉质的微观结构;X线及X射线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检测釉质矿化程度的改变;体视显微镜下分离PN0.5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其釉质发育相关基因AMELX、ENAM、AMBN、AMTN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micro-CT图像显示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下颌磨牙舌侧出现大面积釉质缺损,舌侧牙尖磨耗成凹坑状;SEM结果显示,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釉质结构紊乱,釉柱内羟基磷灰石晶体间存在间隙;lincRNA-EPS基因敲除小鼠下颌磨牙牙胚中,AMELX、ENAM、AMBN、AMTN的mRNA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ncRNA-EPS的缺失导致釉质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并引起牙釉质结构的紊乱,最终导致了釉质结构的缺损,证明lincRNA-EPS在牙釉质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张月姣, 徐小杰, 刘倩, 赵雅莉, 刘继光, 王美青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7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下颌偏斜大鼠模型,观察该实验性偏颌大鼠髁突显微CT(micro-CT)影像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 选取1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偏颌组,每组6只。偏颌造模方法:将上颌左侧中切牙及下颌双侧中切牙分别粘接金属套筒冠不良修复体,上颌金属套筒冠制备唇向斜面导板,使上下颌切牙有正常方向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下颌金属套筒冠制备与牙长轴呈45°角的近远中向斜面导板,使动物咬合时导板可以引导下颌向右。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组大鼠饲养12周后取材,对双侧髁突进行micro-CT检测及组织学染色。将对照组双侧髁突测量的数据合并取平均值,将偏颌组分为偏颌组-左侧和偏颌组-右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髁突关节面光滑、完整,骨质致密。与对照组髁突相比,偏颌组髁突长度和宽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骨小梁有明显的吸收;12个髁突中有3个左侧髁突表面出现陷窝。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层次分明,而偏颌组大鼠左侧髁突骨性陷窝内有软骨组织或纤维组织充填。组织测量学结果显示,偏颌组双侧大鼠髁突未矿化软骨的中带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厚(P<0.05),偏颌组左侧髁突未矿化软骨的后带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厚(P<0.05)。结论: 实验性偏颌可致大鼠双侧髁突骨和软骨出现非对称性异常改建,偏颌对侧髁突表面可出现局部纤维软骨样组织增厚,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关节面上缺损样陷窝。

  • 张立书, 张琦, 刘安琪, 金钫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85-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Alpl基因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筛选Alpl半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将其分为野生组和Alpl半敲除组,每组各12只,分别对2组小鼠行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构建,观察2组小鼠的体质量随正畸力作用时间的变化情况。收集2组小鼠加力7 d后的上颌骨样本,微型CT(micro-CT)三维重建比较野生组和Alpl半敲除组小鼠牙齿移动的距离。对收集的上颌骨样本脱钙后进行包埋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组小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比较Alpl基因的编码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在2组小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示,本实验成功繁育了双条带的Alpl半敲除小鼠。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正畸牙移动模型,野生组与Alpl半敲除组小鼠体质量均在加力前4天明显下降,而后缓慢上升,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小鼠上颌骨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示,与野生组相比,Alpl半敲除组小鼠牙移动距离较小。HE染色结果示,2组小鼠牙周膜均在压力侧变窄,张力侧增宽,但野生组牙根压力侧与Alpl组相比可见较多破骨陷窝。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LP在正畸加力后的野生组牙周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半敲除Alpl后,ALP在张力侧和压力侧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 Alpl基因缺乏抑制了正畸力介导的牙齿移动。

  • 临床研究
  • 吴亮颖, 屠军波, 刘坚, 张卫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92-2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前瞻性研究并分析基于锥形束CT(CBCT)三维可视化与3D打印技术在复杂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复杂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对A组患者CB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计划,B组患者应用三维可视化数据打印3D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制订,比较分析2组治疗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 B组手术时长小于A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A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P<0.05)。结论: 基于CBCT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直观展示埋伏阻生牙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真实模拟手术过程,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使手术精准、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 柴加传, 许彪, 夏斌, 罗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298-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OSCC 108例、口腔癌前病变95例、正常受试者100例,测量所有患者空腹血常规,通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T)、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PH)、单核细胞(monocytes,MONO)、血小板(platelets,PLT)数值计算出NLR、PLR、LM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OSCC患者NLR、PLR、LM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OSCC、口腔癌前病变、正常受试者在性别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CC好发于男性(P=0.003),癌前病变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NLR、PLR、LMR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CC患者NLR、PLR、LMR在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LR、LMR在OSC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无显著作用,在疾病鉴别诊断中作用有限,临床医师应关注其他诊断方法,对口腔癌行早诊断、早治疗。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孟兆理, 贾相斌, 周慧霞, 朱秀锋, 常晓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02-3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可吸收胶原膜与颗粒状异种骨在下颌后牙区水平骨增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33例下颌单颗后牙缺失后接受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前磨牙组(n=16)和第一磨牙组(n=17)。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8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经三维重建后进行拟合,测量种植体平台根方0、3、6 mm处植骨区轮廓的变化,评估水平骨增量的效果。结果: 前磨牙组和第一磨牙组在不同高度处的植骨量、吸收量、成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在种植体平台根方0、3 mm处的植骨量与吸收量均高于6 mm处(P<0.05),不同高度处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可吸收胶原膜与颗粒状异种骨在下颌后牙区行GBR时,植骨区冠方的轮廓在愈合期间发生明显的收缩;对于二壁或三壁型骨缺损,下颌后牙区GBR能够获得约2.0~2.5 mm的水平骨增量。

  • 临床总结
  • 杨学明, 李玲, 丁国文, 刘竞, 徐蓓, 高继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08-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治疗的3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1~53岁,经颌面颈胸部CT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切开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颈部VSD装置于术后1周左右在全身麻醉下取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约36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44~57 d),术后随访33~50个月,感染未复发。结论: 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DNM,引流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春光, 赵志宇, 么远, 王琛, 卢娜, 陈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14-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腭裂(cleft palate,CP)术后嗓音障碍(voice disorder,VD)患儿的语音特点及言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行CP修复术的患儿,所有患儿均在CP修复术后1个月接受言语康复治疗,对比言语康复治疗前后/a/音声学特点参数和临床疗效。结果: 腭裂修补术后,患儿经言语康复治疗后,其发/a/音时的基频(F0)值,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言语康复后,谐噪比(harmonic-noise ratio,HNR)值明显大于治疗前,标准化噪声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值明显小于治疗前(t=1.690、3.974、2.287、24.558,P<0.05);言语康复治疗前,重度VD患儿语音清晰度(phonetic intelligibility,PI)明显低于轻度患儿(F=3.452,P<0.05),治疗后,不同程度术后VD患儿PI值均显著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3,P>0.05)。CP术后重、中、轻度VD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9%、100.00%、100.00%。结论: CP修复术后常存在VD,言语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CP患儿嗓音音质;临床应重视腭裂术后的VD训练。

  • 张杰, 孙强, 葛良玉, 孟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19-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与前臂皮瓣2种方式修补老年口腔癌患者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口腔癌切除术,其中用前臂皮瓣进行缺损修补的24例为前臂组,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进行缺损修补的30例为股前外侧组,用华盛顿大学生命质量问卷(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UW-QOL)、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the 14-item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questionnaires,OHIP-14)对患者进行主观评价,对比2组量表评分及手术恢复情况。结果: 前臂组中,皮瓣存活的例数为23例,股前外侧组为29例,2组患者皮瓣存活例数、血管危象例数、坏死例数、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组色素沉着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前外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增生发生率方面,前臂组也明显高于股前外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W-QOL问卷及OHIP-14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补,采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相比于前臂皮瓣,缺损区恢复情况及术后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别,但该方式可以减少皮瓣供区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综述
  • 王菲,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24-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CCN1/CYR61(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ctor 1/cysteine-rich protein 61)是CCN家族成员,是一种重要的分泌基质蛋白。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心血管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生物体成年期,其对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损伤修复、骨形成及过度纤维化和肿瘤等相关生理、病理过程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CCN1/CYR61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作了简要总结,包括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骨再生相关细胞的调控,以及骨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

  • 邓可晗, 李静, 姜采弟, 窦文雪, 陈海文, 汪大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27-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总结口腔颌面部火器伤形成机制和现代创伤学中口腔颌面部分级救治,结合分析战争中卫勤资料,为口腔颌面部火器伤提供救治方案,为我军卫勤力量的人员配置、装备配置提供建议。

  • 病例报告
  • 袁壮, 葛良玉, 孟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30-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颈部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 MS)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 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9年5月收治了1例头颈部MS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0 d入院就诊。颈部CTA示:病灶周围血管及软组织受压、推移,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外科手术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MB45(+)、 KI67(10%, +)、CD34(+)、S100(+)。病理诊断:(右颈部)色素性神经鞘瘤。结论: 色素性神经鞘瘤来自神经嵴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鉴于其潜在恶性,患者术后须长期随访。

  • 代敏, 胡小华, 易杰, 姚礼, 张立刚, 黄桂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 31(5): 333-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21.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表皮样囊肿少发于颏下、下颌下区,病灶大小不一,巨大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颏下、下颌下巨大表皮样囊肿,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诊断、治疗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