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付菲, 胡佳辰, 隋秉东, 轩昆, 金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277-28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牙缺损、缺失和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等为代表的牙颌组织缺损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十分常见,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组织移植、人工合成材料的仿真替代等,不能实现生理性的牙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再生医学应用潜能,基于间充质凝聚发育原理的干细胞聚合体技术,其具有维持细胞干性、重塑再生微环境和重启组织分化的功能特性,已经成功应用于牙髓、牙周、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并在相关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将从干细胞聚合体的制备原理、构建方式和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实现牙颌组织缺损的再生修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 基础研究
  • 张晗,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285-291.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三维重建小鼠牙发育早期牙胚的形态结构,对比无牙区发育不全的牙胚(rudimentary bud 2,R2)与磨牙区第一磨牙(the first molar,M1)牙胚的形态差异。方法:选取胚胎12.5 d(E12.5)及胚胎13.5 d(E13.5)小鼠胚胎头部标本,经冠状面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获取组织学图像数据。图像经Photoshop CC 2018软件处理并配准,用Fiji软件再配准与赋予虚拟CT值后,导入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结果: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中观察到无牙区R2上皮可向间充质内陷形成蕾状,但其下方无明显的间充质细胞团形成。赋予无牙区R2和磨牙区M1虚拟CT值后,对重建图像进行半定量测量,发现凝聚在无牙区R2蕾状上皮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密度较低,凝聚面积较小。此现象可能与无牙区细胞增殖不如磨牙区活跃有关。结论:基于组织学切片的三维重建结果提示,发育早期小鼠无牙区丧失了形成间充质细胞团的能力。

  • 应乔, 俞懿强,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292-29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负载人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外泌体(exosomes,EXO)的可注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凝胶,探究其在牙周炎中的抗炎及成骨作用。方法:提取SHED外泌体,以高分子量HA为基质,在其中负载SHED外泌体以合成可注射HA水凝胶(SHED-HA),并测定其降解率。采用CCK-8法分析SHED-HA的生物相容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研究SHED-HA的成骨诱导作用及炎症抑制作用。随后,通过micro-CT来分析SHED-HA对小鼠牙槽骨缺损的挽救作用。结果:6% w/v透明质酸水凝胶具有较合适的降解性。CCK-8结果显示,SHED-HA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RT-qPCR结果显示,SHED-HA组炎症基因IL-1β、IL-6的表达水平下调,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PN、OCN的表达水平上调。体内实验显示,SHED-HA能减轻小鼠牙槽骨破坏。结论:成功构建负载了SHED外泌体的HA水凝胶SHED-HA,同时证实了其对小鼠牙周炎具有抗炎、成骨的作用。

  • 郑章龙, 李家, 姜吉蕊, 单铮男, 李生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298-30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坏死性凋亡对牙周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筛选出牙周炎中差异表达的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其中的核心基因并构建诊断模型。分别分析牙周炎与健康组中的免疫细胞相对丰度,并计算其与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关性。收集人健康牙龈与炎症牙龈组织,并提取其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 验证坏死性凋亡核心基因的组间表达。结果:共有10个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其中核心基因共有8个,炎症组织相对于健康组织,浆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与NK细胞含量升高,而巨噬细胞、休眠树突状细胞含量下降。其中,混合系激酶域样伪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MLKL)、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与浆细胞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坏死性凋亡对牙周炎免疫微环境存在影响。

  • 周新谊, 叶涛, 邱凤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05-31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miR-503靶向回复引导半胱氨酸丰富蛋白Kazal基元(reversion inducing cysteine 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将人OSCC细胞SCC-4分为NC inhibitor组(转染miR-503 inhibitor阴性对照序列)、miR-503 inhibitor组(转染miR-503 inhibitor)、si-NC组(转染RECK siRNA阴性对照序列)、si-RECK组(转染RECK siRNA)、miR-503 inhibitor + si-NC组(共转染miR-503 inhibitor和RECK siRNA阴性对照序列)和miR-503 inhibitor + si-RECK组(共转染miR-503 inhibitor和RECK si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iR-503和RECK在各组SCC-4细胞及永生化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RT7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TargetScan预测miR-503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来验证miR-503与RECK的靶向关系;CCK-8和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转染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相比RT7细胞,miR-503在SCC-4细胞中高表达(P<0.05),RECK则呈低表达(P<0.05);与NC inhibitor组相比,miR-503 inhibitor组细胞中RECK mRNA及REC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argetScan数据库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了RECK 和 miR-503 之间的靶向关系(P<0.01),提示miR-503可靶向抑制RECK的表达;与NC inhibitor组相比,miR-503 inhibitor组SCC-4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细胞的凋亡则显著增加(P<0.01),抑制miR-503表达降低了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并加速凋亡;与si-NC组相比较,si-RECK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凋亡能力显著下降(P<0.05),敲低RECK增加了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并降低凋亡;与miR-503 inhibitor + si-NC组相比较,miR-503 inhibitor + si-RECK组细胞中RECK mR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5),敲低RECK可削弱miR-503 inhibitor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结论:miR-503在OSCC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miR-503可削弱其对靶基因RECK的下调,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 临床研究
  • 李杰, 李剑, 柴文军, 吕艳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14-31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面肌痉挛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MVD组,每组各52例。MVD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行MVD联合肉毒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电生理指标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MVD组患者总有效率76.92%(40/52),联合治疗组高于MVD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电生理指标——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乳突眼轮匝肌、乳突口轮匝肌的肌电位振幅均低于MVD组(P<0.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突触相关膜蛋白(synapse associated membraneprotein,SAMP)、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水平均低于MVD组(P<0.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MVD组(P<0.001)。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MV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 (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治疗联合MVD法对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诱发患者肌电图诱发运动电位的振幅下降,改善患者的AchE、SAMP、CaM等血清学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好,推荐临床上应用。

  • 孙昊, 林超, 马旭彤, 仲若恺, 范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20-32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新型矿化胶原(mineralized collagen,MC)骨充填材料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颌骨囊肿刮治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CGF组(A组,40例)、MC组(B组,40例)及MC+CGF组(C组,40例),比较3组术后3、6、12个月时的成骨效果、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术后3、6、12个月时,CT值分别为 (220.07±29.25)、(358.77±48.42)、(473.07±55.63)HU,B组分别为(281.00±36.14)、(464.66±51.30)、(569.10±71.21) HU,C组分别为(344.14±39.31)、(528.79±63.98)、(603.62±95.04)HU,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d时,3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依次为64.13±11.46、65.31±9.89、51.68±14.24,C组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粗线测量法测得C组的术后肿胀程度较A、B 两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联合CGF应用于颌骨囊肿刮治患者的方法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且能有效促进局部成骨,具有良好疗效。

  • 临床总结
  • 芈大卫, 周碧, 彭勃, 阎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26-32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微创拔牙工具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口腔诊疗中心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 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锤击牙挺联合微创高速涡轮手机的拔牙方法,研究组采取微创高速涡轮手机联合气动拔牙挺的拔牙方法。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拔牙手术时间、拔牙窝的完整性),术中并发症(牙根折断、牙龈撕裂、舌侧骨板折断、邻牙损伤)和术后评价指标(疼痛程度、术后72 h张口度、术后72 h面部肿胀度)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拔牙时间和拔牙窝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和术后的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应用气动拔牙挺联合微创高速涡轮手机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刘宪光, 颜淑云, 王旭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30-33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牙骨质-骨结构不良(cemento-osseous dysplasias,COD)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21例COD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性别、部位、症状和体征等)、影像学特征、术中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COD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49岁为好发年龄,约占52.4%;52.4%的患者无临床症状,病变好发于下颌骨,骨质隆起、牙齿缺失为常见体征,占57.1%;38.5%的病变造成下颌管移位,均未出现下唇麻木,30.8%的病变造成邻近牙齿牙根吸收;影像学上,69.2%的病变以透射影为主,30.8%的病变以阻射影为主;手术治疗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病变区均显示骨形成。结论:COD是一种少见的颌骨结构异常,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下颌骨较上颌骨多见,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可发生感染症状,手术切除病变有利于骨质重新形成,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 综述
  • 冯曦,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36-33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转录因子配对相关同源框1(paired related homeobox 1,Prrx1)作为一种间充质细胞的标志物,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骨发育过程,亦在机体成年后骨稳态的调节与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Prrx1+细胞是间充质细胞的一种亚群,作为成骨的前体细胞参与骨骼的发育与形成。本文对Prrx1及Prrx1+细胞在骨发育及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综述。

  • 赵香琪, 郭雪琪, 屈依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39-34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突破上颌窦底骨皮质是其主要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就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突破窦底骨皮质不同方法的利弊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羊正林, 罗飞扬, 杨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43-34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lymphoepithelial cyst,LEC)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容易误诊,需与多种腮腺囊性病变鉴别。LEC被认为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腮腺肿大的最常见病因,而在HIV阴性的腮腺肿物中占比极低。HIV阴性的LEC患者多表现为单侧腮腺单囊性病变,而腮腺区双侧或多囊性LEC则绝大多数见于HIV感染者。目前,LEC有多种治疗方式,结合文献分析,我们认为手术切除为LEC的首选治疗方式,硬化治疗及抗逆转录治疗对于HIV阳性者有较大意义,无治疗意愿者可保守观察。现报道1例我科收治的HIV阴性单侧多囊性腮腺LEC患者,临床上极为罕见。

  • 王其笑, 尹雪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47-34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副腮腺来源良性肿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5例经口内入路切除副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5例病例均经口内入路完整切除副腮腺区肿物。术后2周、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口内创口内愈合良好,未出现腮腺导管损伤、面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经口内入路的副腮腺肿物切除术更适用于活动度大、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良性肿瘤,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面部切口瘢痕,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 柴安, 雷荣昌, 曲彬彬, 李鹤, 邵奇, 蒋智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5): 350-35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较为少见,通常因口腔问题就诊时而被发现。临床上需尽早完善此类病例的相关检查,对口腔颌面部问题进行处理,以便重建稳定的咬合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告1例CCD,并结合其治疗过程进行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治疗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