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谢狄亚, 肖涛, 单丹妮, 周婷, 王志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51-25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癌原发灶的完整切除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是口腔癌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除了依赖冰冻活检技术外,手术医生尚无便捷、有效的辅助手段评估肿瘤根治的彻底性。近年来,以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F)成像技术为基础的荧光引导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逐渐成熟,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术中实时辅助,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而其在口腔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该技术在口腔癌手术中的具体临床应用场景,讨论目前尚存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基础研究
  • 熊瑾,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59-26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60(zinc finger protein 260,Zfp260/ZNF260)对巨噬细胞极化和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在炎症和非炎症环境中Zfp260的表达。繁育巨噬细胞内特异性敲除Zfp260小鼠,分别构建flox/flox对照鼠(Zfp260f/f;Lyz2-cre-)和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 knockout,cKO)鼠(Zfp260f/f;Lyz2-cre+)牙周炎模型,micro-CT、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牙槽骨形态变化。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应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沉默Zfp260表达对RAW264.7极化的影响。RT-qPC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M1、M2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结果:人/野生型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ZNF260/Zfp260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炎症环境下RAW264.7细胞中Zfp260的表达明显上调。cKO小鼠的牙周炎侧骨吸收小于flox/flox小鼠。沉默Zfp260表达可抑制RAW264.7在炎症环境下的M1型极化,且cKO小鼠的炎症牙周组织中M1型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明显少于flox/flox小鼠。结论:干扰巨噬细胞Zfp260的表达可抑制M1型极化并减轻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

  • 许慧琳,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68-27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TARDNA结合蛋白-43(TARDNA binding protein-43,TDP-43)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中小鼠牙龈成纤维细胞(mouse gingival fibroblasts cells,MGF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牙龈成纤维细胞。设置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的LPS刺激,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微环境下MGFs中TDP-43的变化。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MGFs中的TDP-43,并测定转染效率。设置3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NC组)、LPS诱导对照组(NL组)和TDP-43敲低+LPS诱导组(SL组)。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部分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黏附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部分炎症因子、黏附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使用天狼星红染色法探究细胞内胶原沉积情况。结果:最佳LPS刺激的浓度为100 ng/mL,时间为6 h;在无LPS刺激的状态下,MGFs中的TDP-43基本在细胞核内,LPS刺激后,TDP-43出现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成功使用siRNA转染MGFs构建敲低TDP-43的细胞模型,转染效率接近50%;在LPS刺激下,TDP-43敲低的实验组(SL组)与对照实验组(NL组)相比,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黏附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量出现下调(P<0.05),且部分黏附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下调;在胶原沉积方面,SL组和NL组相较于NC组都有减少(P<0.05),但NL组和SL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LPS诱导MGFs处于炎症微环境时,TDP-43出现由核内向核外移动的趋势;且TDP-43对LPS诱导的MGFs炎症微环境下炎症因子、黏附相关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起正向调控作用,对胶原沉积的影响不明显。

  • 熊建哲, 张昊, 余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76-281.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Sorafenib tosylate,ST)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CAL-27细胞自噬、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处理CAL-27细胞,使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活性;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eclin1、LC3B、PCNA的表达。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预处理CAL-27细胞,检测激活自噬后索拉非尼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Beclin-1、LC3B、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可显著抑制CAL-27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索拉非尼使Beclin-1和PCNA表达下降、LC3B的胞质形式LC3Ⅰ和LC3B的脂质形式LC3Ⅱ的表达上升;但用RA预处理CAL-27细胞激活自噬后,索拉非尼对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被削弱,Beclin-1和PCNA的表达上升,LC3B的胞质形式LC3Ⅰ和LC3B的脂质形式LC3Ⅱ的表达下降。结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下调Beclin-1抑制自噬,从而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OSCC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 临床研究
  • 史红丽, 孙秀梅, 肖艳菊, 李男男, 王琳, 吴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82-28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偏斜程度患者髁突形态和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伴下颌偏斜患者,根据颏下点偏离值(menton deviation,MD)分为A组(轻度偏斜组:4 mm≤MD<10 mm)和B组(重度偏斜组:MD≥10 mm),每组各10例。将患者术前(T1)、术后6个月(T2)颅面部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获得髁突模型,读取髁突体积、表面积,计算髁突形态学指数(morphometric index,MI)。结果:T2时A组偏斜侧(the deviated side,DS)与非偏斜侧(the non-deviated side,NDS)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均减小(P<0.05);2组T1、T2时NDS髁突体积、表面积、MI均大于DS,双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B组更显著;A组各指标数值大于B组,2组DS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较T1时髁突变化幅度不同,2组DS体积、表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手术会导致术后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且术后6个月时轻度偏斜组髁突体积与表面积减小的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患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小于NDS,轻度偏斜者DS髁突体积、表面积及MI大于重度偏斜者,术后髁突形态变化与偏斜程度相关。

  • 曾识锦, 李姝宏, 周利平, 谢翠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89-294.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P1)、5.0 mm(P2)和8.0 mm(P3)的唇侧骨壁厚度及MLF与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以均值±标准差($\bar{x}±s$)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位点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81.0%、87.0%和91.5%;P2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94.0%、98.0%和95.0%;P3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35.5%、65.5%和70.0%;男性在中切牙的P2处和尖牙的P2、P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女性(P<0.05)。MLF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7.9%和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F与牙槽嵴的距离最短的为11.4 mm,二者的距离有7.2%小于14.0 mm,78.4%为14.0~24.0 mm,14.4%大于24.0 mm;MLF多数为1个,占比72.2%,最多者为3个;发现直径过大的“大舌孔”。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多数<1.0 mm,仅在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8.0 mm处骨质稍有增厚。MLF对种植术而言一般较为安全,但其位置、数量和直径也存在变异。

  • 张广野, 熊际文, 杨士毅, 王刚, 游迪迪, 郜倩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295-29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在拔牙后不填入任何植入物,研究组填入CGF凝冻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面部肿胀情况、疼痛应激指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ODD、CAL及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症状严重程度(postoperative symptom severity,PoSSe)量表]。结果:术后1、3 d,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2±0.56)、(2.94±0.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0.61)、(3.86±0.57)分(P<0.001);术后研究组的面部肿胀度为(2.79±0.6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2)mm(P<0.001);2组术后3 d的5-HT、Gal、CGRP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分别为(2.46±0.68)ng/mL、(9.56±1.42)nmol/mL、(1.76±0.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0.46)ng/mL、(13.19±1.08)nmol/mL、(2.89±0.44)ng/mL(P<0.001);术后6个月,2组的ODD、CAL水平均低于术后1周,研究组分别为(4.21±0.87)、(0.48±0.12)mm,均低于对照组[(5.75±0.61)、(0.73±0.19)mm, P<0.001];研究组的各项PoS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GF可降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后患者术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改善其拔牙后的疼痛及面部肿胀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临床总结
  • 孙媛, 邱芬芳, 孟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00-30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下前牙区多生牙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苏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下前牙区多生牙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查阅电子病例,记录下前牙区多生牙患者的口腔诊疗内容。结果:最终纳入下前牙区多生牙患者75例,下前牙区多生牙的发生率为0.99‰(75/75 465),男性(31例)少于女性(44例),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多生牙特征:混合牙列患者占48.00%、1颗多生牙患者占92.00%、牙根未发育完成占65.43%、多生牙未萌出占65.43%、垂直正置生长占90.12%。多生牙在形态上类似下颌切牙、尖牙或前磨牙。多生牙的存在伴发下前牙区拥挤占52.00%;伴发邻近恒牙阻生、迟萌、乳牙滞留等占12.00%。本组研究病例还伴发乳牙列多生牙、乳恒牙先天缺失、乳恒牙融合牙、其他部位多生牙、含牙囊肿。75例患者中有35例在我院接受下前牙区多生牙拔除和/或正畸治疗。结论:下前牙区多生牙临床上虽不多见,但会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应引起口腔医师重视,常需要行多学科联合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 综述
  • 黄洁,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06-309.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愈合和骨再生是维持骨稳态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成骨细胞的主要来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广泛参与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中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SNHG)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非编码基因家族,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有望成为骨代谢和骨再生治疗中的新靶点。因此,本文旨在总结SNHG家族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胡智慧, 龙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10-31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甘草酸提取自甘草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目前关于甘草酸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甘草酸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药理作用和主要作用靶点,以及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炎症和氧化应激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探讨甘草酸在OA研究中的价值。

  • 病例报告
  • 孙烁辉, 刘琴瑶, 马军利, 李潇, 王之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14-31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来源于外周神经干或神经鞘分化的具有侵袭性的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我科近期收治的口腔颌面颈部MPNST病例。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该疾病的生长方式、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及预后。MPNST作为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其手术方式的设计、切除范围大小及术后是否进一步行放化疗等决定了该病的复发率。

  • 肖晨亮, 孙丽君, 徐路, 赵徐达, 肖玉鸿, 黄锦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19-32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报道1例于2020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腓骨修复重建后行分段垂直牵张成骨及牙种植的病例资料。方法:Ⅰ期手术为水平及垂直截开下颌的腓骨瓣,植入内置牵张器,依据牵张成骨原则及种植所需高度完成腓骨分段垂直牵张治疗;Ⅱ期手术为拆除牵张器并植入种植牙。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腓骨分段垂直牵张成骨良好,能够得到良好的骨高度,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结论:腓骨瓣分段垂直牵张成骨可作为腓骨瓣修复后提升其骨高度的有效技术。

  • 丁国宁, 庞超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 324-33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4.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CCO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牙源性恶性肿瘤,由于其组织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且临床表现往往偏向良性,常被误诊为良性肿瘤或转移瘤。CCOC由于具有转移倾向,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报告1例下颌骨CCOC,拟通过介绍其诊断过程、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