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郭 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7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晚期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药物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前者的代表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及尼妥珠单抗,他们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放化疗结合治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后者的代表药物主要是贝伐单抗,也已经进行到临床III期实验。靶向治疗为晚期口腔颌面?鄄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 基础研究
  • 苏忠平,何黎升,白石柱,商洪涛,梁 亮,耿 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8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下颌骨颏部节段性缺损弧形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颏部节断性缺损过程中,不断变化方向的牵张力对新骨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颏部节段性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把简化后的弧形牵张器有限元模型置入截断后的下颌骨,模拟弧形牵张成骨,并测量在弧形牵张成骨过程中下颌骨整体位移及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在未考虑唇颊侧软组织作用的前提下,弧形牵张成骨形成的新骨向舌侧生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原下颌骨弧度变小。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牵张器在下颌骨的固位处。结论: 在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缺损过程中,牵张力本身就促使新骨组织向舌侧生长,从而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正常时小。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如何克服弧形牵张成骨所形成的下颌骨弧度较小的不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陈 新, 周 健, 王元银, 何家才, 王银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8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的表达对口腔鳞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77例口腔鳞癌患者CDK1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及5年生存率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DK1蛋白阳性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复发及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患者CDK1蛋白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CDK1蛋白的表达有希望成为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冯正虎 , 李春青, 张晓慧, 杨 兰, 刘金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89-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中D2-40及VEGF-C的表达特点,探讨VEGF-C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将43例口腔鳞癌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2-40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鳞癌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肿瘤间质)。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癌灶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口腔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与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可能参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的形成。
  • 临床研究
  • 刘 爽, 杨鸣良, 卢 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9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在计算机上应用正颌手术模拟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并模拟正颌手术,通过对术前上颌平面偏斜的角度和模拟正颌术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0位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首先用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测量上颌平面与水平参考面的夹角,再利用软件模拟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测量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个角度间的关系。结果: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与上颌牙列中线和正中矢状面夹角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X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997+12.109X。结论: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偏斜对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吻合度存在相关性,该相关性可为正颌手术的整复提供原则性的参考。
  • 刘瑞敏, 侯大为, 樊灿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9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咬合板加局部激光照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TMD患者225例,随机分为咬合板+局部激光照射组、局部封闭治疗+局部激光照射组、局部激光照射组,每组75人。局部封闭治疗:2%利多卡因1 mL+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 mL行痛点封闭,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咬合板治疗:夜间佩戴下颌平面抬高约4 mm的咬合板。激光治疗:用MDC?鄄500IP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照射颞下颌关节区,1次/d,10 d为一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咬合板+局部激光照射组”为93.33%,“局部封闭治疗+局部激光照射组”为85.02%,“局部激光照射组”为70.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咬合板+局部激光照射”治疗TMD较为有效,值得推广。
  • 周凤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99-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监测低危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各时间点的血压波动,分析高血压患者拔牙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患有单纯性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规定的低危标准),且需实施简单拔牙术的150例患者。其中100例手工测量术前10 min、麻醉后即刻、拔牙后即刻、拔牙后30 min 共4个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另50例在心电监护仪的监测下拔牙。分析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的血压波动情况。结果: 在严密监控下,150例研究对象中,有3例在麻醉后出现收缩压高于180 mmHg或舒张压高于100 mmHg,终止拔牙术,转内科治疗至血压稳定后择期拔除。其余病例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波动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创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选择适应证,完善的术前检查,术中轻柔操作,并注意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社区医院对大部分低危的高血压患者拔牙是安全的。
  • 张晋玮, 孙树平, 韩荣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02-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脱钙人牙基质材料在埋伏牙拔除后促进骨组织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40例埋伏牙拔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拔牙创直接缝合,为空白对照;B组拔牙窝内即刻植入脱钙人牙基质材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术后1周、1个月行局部数字牙片检查;结合临床检查进行比较,观察骨腔愈合及骨重建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月X线片检查,A组拔牙窝骨密度仍低于周围正常骨,B组拔牙创骨密度已与正常骨接近。结论: 采用脱钙人牙基质材料填入拔牙窝内的方法,骨诱导作用明显,能加速骨组织的修复重建,缩短了拔牙创愈合时间。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李 振, 聂文忠, 黄远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05-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种植体直径对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周围骨组织应力的影响。方法: CT扫描获得志愿者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Imageware逆向工程软件及ANSYS软件处理,先建立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支持的天然牙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不同直径种植体替换下颌第二磨牙得到一系列种植体?鄄天然牙联合支持式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向和斜向45°集中加载下,对比分析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相同加载条件下,不同模型的第二前磨牙(天然牙)颈部应力无明显区别。对联合支持式固定桥,当种植体直径由3.5 mm增加为4.3 mm时,种植体颈部和基台的应力明显降低(近1/2);随种植体直径增加,2处应力也继续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明显放缓。结论: 随着种植体直径的增大,种植体颈缘处骨组织及基台的von Mises应力逐渐减小,但对天然牙周围的应力影响较小。斜向载荷时,天然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基台受到的von Mises应力显著增大,更易导致固定桥修复的失败。
  • 张 磊, 刘向辉, 黄 辉, 张 林, 周雯娟, 汪文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10-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2、3、4前磨牙,每个拔牙窝即刻植入1枚种植体,并制备种植体颈部的半环状骨缺损。将同一实验犬的6处种植体周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方法处理,每组2处。具体如下: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中骨缺损空置。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制作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测试(骨结合率)。结果: 骨结合率、生物力学结果一致,均为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最差,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可促进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周围的骨生成,提高骨结合率。
  • 临床总结
  • 孙黎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14-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一种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有更强防治作用的方法。方法: 4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用阿托品、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A+T组;另40例术前用戊乙奎醚、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P+T组。结果: 麻醉恢复期24 h内,恶心VAS评分,A+T组高于P+T组(P<0.05);呕吐百分比A+T组明显高于P+T组(P<0.05)。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戊乙奎醚、术后托烷司琼的联合用药,能更好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 陈 勇, 韦 元, 杨旭东, 唐恩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17-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应用倒S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重建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术中明确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采用改良术式(倒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重建腮腺咬肌筋膜),B组(22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式,术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随访12~24月。A组患者均术后面部瘢痕隐蔽,面部无凹陷,未出现暂时性面瘫,有短期耳垂麻木感2例(11.1%)、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11.1%)。而B组有耳垂麻木7例(31.8%),暂时性面瘫12例(54.5%),味觉出汗综合征14例(63.6%)。结论: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能够克服传统术式易导致面神经损伤以及面部瘢痕明显的问题,能较好地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 卢 毅, 郭 峰, 崔 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1-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口腔癌患者在常规联合根治术后,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B组采用胸大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A组13例(86.67%)前臂皮瓣顺利成活,B组皮瓣成活率100%。A组中有6例患者虎口感觉消失、4例患者供区颜色极深或极浅;B组中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两侧乳房不对称。结论: 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两种皮瓣均适用于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
  • 王 磊, 吕改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4-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科自2000?鄄08月—2011?鄄08月手术治疗的125例髁突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的伤口在术后7~10 d均I期愈合,另2例出现腺瘘延期愈合。有面神经损伤12例(包括额纹消失3例,眼睑闭合不全5例,口角下垂4例),2例诉颞下颌关节区疼痛伴弹响及压痛, 3例有张口受限, 4例上下颌牙齿接触不良, 6例切口瘢痕明显。以上情况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经分析,出现以上并发症可能与手术切口不当、术中钛板放置位置欠佳及术后功能锻炼不足等有关。结论: 为防止髁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手术切口的合理设计、术中钛板的恰当放置、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 段红艳, 鲁 伟, 高玉萍, 胡天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7-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疑难牙拔除术后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5-01—2010-01到我院口腔门诊拔除下颌阻生齿、下后牙死髓折裂牙患者2 000例,共2 000颗牙为研究对象。其中下颌阻生齿1 650颗,下后牙死髓折裂牙350颗。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1 000例,拔牙后拔牙窝内放入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对照组(B)1 000例,拔牙后拔牙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塞物。术后第3天、第7天专人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2周后复诊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有7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为0.7%;对照组有80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碘仿明胶海绵用于疑难牙拔除术后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有较好临床效果。
  • 口腔医学教育
  • 王 方, 范 震, 徐星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29-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尝试建立在口腔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标准化操作体系。方法: 通过采用标准仿真教学模型系统,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尝试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客观检测和评价标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规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重新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实习手册,并拍摄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录像及幻灯,使实验教学更为形象、客观,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结果: 提高了学生的牙体预备质量及临床前期实习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结论: 口腔专业实验教学中标准化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 讲座
  • 王国民, 杨育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3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20年来,随着各种慈善组织进入我国,开展唇腭裂整复术的医院逐渐增多,提高了国内唇腭裂整复的整体水平。但在普及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麻醉方面。本文从唇腭裂患者和婴幼儿的特点及其唇腭裂治疗出发,阐述了麻醉医师在唇腭裂整复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提出了“龟兔赛跑的新理念”,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国内最大的唇腭裂治疗中心之一,愿在此和国内同行一起分享对于唇腭裂治疗的经验,并希望能借此提高我国唇腭裂治疗的水平,使更多的唇腭裂患者能够得到专业唇腭裂和麻醉团队的治疗。
  • 综述
  • 郝永明,邹德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36-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千阳, 杨 驰, 马志贵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40-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亚蛟, 吴珺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44-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张 军, 张建成, 龙 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47-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 红, 吴 梦, 陆 伟, 丁加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49-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黎 祺, 冯爱仪, 文 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2): 151-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2.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