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谢尚廷, 方敏智, 陈家玮, 张皓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37-2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严重牙周病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常伴有严重的牙槽嵴低平。因此,缺少足够的骨高度通常是在这个区域做牙种植的主要困难。1985年 Boyne 与 James 首先提出经上颌窦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提升足够的骨高度来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1998年,Summers 提出了另外一种窦底提升方法,即从上颌牙槽嵴顶垂直向牙根方向,对上颌窦进行窦底提升,称为垂直提升技术或者牙槽嵴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叙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步骤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希望对读者理解上颌窦提升术有所帮助。
  • 基础研究
  • 徐晨, 乌丹旦, 王国民, 梁赟, 杨育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44-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中国唇腭裂患者中,对TBX22基因进行检测,研究TBX22基因变异或者多态性与部分中国人群唇腭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在100例唇腭裂患者中进行TBX22基因测序,对得到的变异位点,在正常人中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发现5个TBX22基因变异位点:876G>A(D292N),72C>T(L24L)和其他3个内含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首次在中国人群唇腭裂患者中进行TBX22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附近序列的测序,得出了中国唇腭裂患者 TBX22基因的变异情况。
  • 原光辉, 南欣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48-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  MTR/MS)基因rs18050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山西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35个NSCL/P核心家庭、15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的MTR基因rs1805087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病例组核心家庭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单体型的相对危险度(HHR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GG基因型较少,故将AG和GG基因型合并后与AA基因型比较。病例组子代及母亲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组和唇腭裂组子代及母亲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核心家庭分析,TDT检验χ2=0.083,P>0.05,HHRR分析χ2=0.112,P>0.05,说明携带有突变基因G并不能增加NSCL/P的发病风险。结论: 本研究结果未显示MTR基因rs1805087位点多态性与山西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之间存在相关性。
  • 孟志兵, 唐月军, 郭军, 吕春堂, 周中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53-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纳米增韧HA?鄄ZrO2生物陶瓷植入体与骨断面的结合情况。方法: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制备洞穿性骨缺损,一侧植入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对侧植入HA(羟基磷灰石)材料,4、8、12周时取材,进行X线摄片观察、材料顶出实验、硬组织切片,比较观察2组骨与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X线片和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4、8周时HA-ZrO2 、HA和骨断面结合不良,12周时发现两种材料均和骨断面结合良好,少部分区域有纤维组织包绕。4、8、12周纳米增韧HA-ZrO2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36±1.04)、(10.65±1.48)和(30.95±3.67)MPa,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12周HA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2.27±1.12)、(12.33±1.57)和(31.05±3.44)MPa,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同时间段的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认为纳米增韧HA-ZrO2生物陶瓷和骨断面,可以取得与HA类似的较好结合,但是如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其与骨断面完全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临床研究
  • 曾勇, 张萍, 李鹏飞, 陈勇, 张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57-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筛选颧骨复合体表面标志点,建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探讨运用颧骨复合体表面复位标志点指导骨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收治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影像资料完整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29例进行研究。利用Mimics软件重新分析建模。从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得到骨折段向后、向内、向下移位程度,进一步总结出颧骨复合体骨折后断段移位的规律,为复位手术提供参考。结果:筛选出眶额颧点、颧颌缝眶下缘点、颧颌缝点、颧突点、乳突点、颞骨根点,共6个解剖标志点,对29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进行了多距离的测量,建立了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系统;重点对颧突点和颧弓突点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发现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移位。骨折评分越高或者骨折移位程度越严重的,更需要手术复位。在内外方向上移位严重的,最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迫切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结论:利用三维CT数据创建三维数字模型,筛选出的6个解剖标志点可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测量,建立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可以指导临床。
  • 基础研究
  • 李昊森, 孟庆功, 龙星, 邓末宏, 程勇, 李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57-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测量因髁突肥大而接受髁突高位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偏颌指数(AI),观察软/硬组织偏斜改善的关联。方法:接受单侧髁突高位切除术的髁突肥大患者15例,观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软组织耳屏前点、下颌角点(Go’)、颏点(Me’)与面中线和Go’-Me’,及硬组织髁突外侧点(Col)、下颌角点(Go)、颏点(Me)和Go-Me的距离。计算得出对应AI值。结果:手术前后测量值配对t检验。经耳屏前点与经髁突外侧点AI值相关系数r=0.933,下颌角(AI) r=0.984,下颌骨体(AI)r=0.997,颏点偏移r=0.997,下颌升支(AI)r=0.645,仅耳屏前点(AI) P>0.01。结论:单纯的髁突高位切除术可有效的改善偏颌畸形;面部软组织偏斜的矫正与硬组织的矫正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面部软/硬组织下颌升支偏斜的改善不完全等效。
  • 临床研究
  • 姜蕾, 高明津, 赵婧, 赵云富, 赵舒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66-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环孢素诱导的牙龈增生(CIGO)与血清亲环素A(CyPA)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73例用环孢素A(Cs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抗排异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牙龈增生指数(GOI)评价后将患者分为牙龈增生组(GO+)和无牙龈增生组(GO-)。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重点观察血清CyPA浓度与CIGO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成人相比,肾移植术后服用CsA的患者,血清CyPA浓度显著降低(P=0.003)。其中,GO+组[(0.30±0.16) ng/mL]明显低于GO?鄄组[(0.44±0.34)ng/Ml](P=0.036),且与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33,P=0.047),但与CsA服药剂量和血清浓度无关(r=0.001, P=0.999; r=0.006, P=0.963)。结论:血清CyPA与CIGO发生密切相关,血清CsA/CyPA比值有望作为CIGO发生风险因素,帮助临床预判牙龈增生的发生。
  • 叶丽娟, 郭斐, 康非吾, 廖建兴,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71-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 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 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 管仪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77-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下颌骨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 312例下颌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下颌骨骨折分型,分析其伴发骨折部位和特点。对下颌骨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术,伴髁突后上移位者配合磨牙区置垫的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下颌骨单发线状骨折164例,多发线状骨折102例,粉碎性骨折46例。合并上颌骨骨折38例,颧骨骨折12例,鼻骨骨折13例,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48例,髁突后移位10例。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比例,与单独颏部或髁突骨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发生外耳道闭锁,2例术后发生颞颌关节强直,3例髁突后移位复位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可为单发、多发及粉碎性,可合并上颌骨、颧骨、鼻骨、外耳道前壁骨折及髁突后移位。颏部、髁突矢状骨折易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颏部合并髁突矢状骨折者伴发外耳道前壁骨折、髁突后移位的比例显著增高。诊治中应注意预防外耳道腔狭窄、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后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 张继斌, 邵军, 胡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81-2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RT?鄄PCR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及RT-PCR对89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同时对6种野生型MuV基因型进行研究。结果:其中28例检测为阳性结果,RT?鄄PCR可以检测出0.001 TCID50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27例(96.4%)可以检测到腮腺炎病毒的RNA,仅仅8例(28.6%)在血清中检测到腮腺炎IgM。在阳性标本中可以检测出G1、G2、H1、H2、D1和C等基因型。结论:RT-PCR技术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陆春露,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84-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龈乳头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01—2011-12,于同济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30例患者30枚Straumann种植义齿纳入本研究。种植义齿负载半年后,通过临床测量、照片评价、模型测量及根尖片测量对软硬组织进行评估。应用调查问卷及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获得患者满意度。结果:牙龈乳头指数为3的患者,其植体—邻牙距离[(2.7±0.9) mm ]和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7.7±0.6) mm],均大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时,后二者的植体—邻牙距离分别为(1.9±0.9)、(1.5±0.8) mm,颊舌侧龈乳头宽度分别为(7.2±0.6)、(6.6±0.8) mm。而龈乳头指数3为的患者,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4.1±0.9) mm]小于牙龈乳头指数为2或1的患者[(5.9±2.3)、(6.5±2.5) 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医师对美学效果的评价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植体—邻牙距离、颊侧龈乳头与舌侧龈乳头底部宽度、种植义齿与邻牙的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是影响龈乳头高度的因素。
  • 临床总结
  • 李耀俊, 阮征, 张学斌, 忻文雷, 厉祯, 黄远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90-2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8侧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10例(后牙垫+前牙区颌间弹性牵引,或不处理骨折仅张口训练和观察)和手术治疗14例(髁突复位内固定+颌间牵引,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颌间牵引),随访观察0.5~6年,对患者的自我感觉(疼痛)、开口度、咬合关系、下颌骨前伸和侧方运动、面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例随访患者中,经过评估后保守治疗的10例各项观察指标恢复良好,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前应进行综合评估,骨折移位不显著且无严重功能障碍的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的方法应慎用。
  • 周爱玲, 杨少强, 梁善钦, 王志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93-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存留对颌骨囊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5年来61例中小型颌骨囊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囊腔边缘局部累及(根尖未暴露于囊腔,仅根侧或根中断累及)的活髓牙,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对比疗效。研究组32例共80颗局部累及活髓牙,保留活髓处理;对照组29例共73颗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根管治疗。观察经两种方法处理的存留活髓牙对囊肿手术治疗效果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黏膜完整覆盖囊壁,骨腔消失,骨密度恢复正常。3年随访均未复发,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存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对符合适应证的受累活髓牙可保留活髓,对颌骨囊肿的疗效无影响。
  • 杜平功, 曲伟栋, 赵丽娟, 于晓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96-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1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均经激素治疗后有效。15例临床有发热症状、血沉增快,13例白细胞减少。结论: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但抗生素无效,激素治疗好转,伴有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可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能够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王建国, 李可来, 李庆隆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299-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苯扎氯铵溶液及碘伏溶液在冲洗治疗颌面部脓肿中的效果。方法:颌面部脓肿患者5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01%苯扎氯铵溶液冲洗;对照组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每天用0.25%碘伏溶液冲洗。两组病例均在脓肿切开前取脓液送细菌培养,切开后每3d取脓液送细菌培养1次。并记录每例患者治愈脓肿的换药天数。结果:换药3d后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为7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为15例;换药6 d后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为0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为7例。实验组平均换药天数为3.34 d,对照组平均换药天数为5.87d。结论:用苯扎氯胺溶液冲洗治疗颌面部脓肿比用碘伏溶液冲洗更为有效,并可以减少脓肿切开后到治愈的换药天数。
  • 口腔医学教育
  • 王方, 范震,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02-3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L)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以临床真实病例为模板,通过筛选和整理后进行合理编排,案例中包含理论授课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93%的学生认为学习潜力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习积极性。89%的学生认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结论:CBL教学法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综述
  • 石欢(综述) 俞创奇, 张建军, 郑凌艳(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05-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管丹萍(综述) 郑凌艳(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09-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黄业翔, 高宁, 李龙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15-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麟, 陈乔尔, 周健, 胡芳芳, 李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17-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剑飞, 辛鹏飞, 沈舜尧, 代杰文, 沈国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4): 321-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