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只实验用比格犬共植入36枚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后测量种植体周临床指标作为基线数据。然后将36枚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刮治,B组采用常规刮治+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C组为常规刮治+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4周后通过大体观察、临床有效率和组织学切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建模时3组各项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C组的临床有效率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91.67%>75.00%>41.67%),其中C组PLI和SBI指标均优于B组[(0.25±0.45) vs (0.67±0.49),(0.33±0.49) vs (0.75±0.45),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C组种植体颈部新生骨组织较多,垂直向骨缺损最小。结论:半导体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可有效减少牙龈出血和病原菌量并能促进新骨形成,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辅助手段。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详细报道了种植术后发生的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可能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对口腔种植的影响,以提高口腔医师对这一疾病的防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