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王佐林, 王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不断发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人们对于牙种植治疗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在理解和认知上也不断更新。在“‘争鸣与共识’种植论坛(第三季)”中,与会专家们从术前设计到风险防范,对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前牙美学区和无牙颌种植修复治疗中广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总结。本文报道了所达成的共识性意见,以供参考,期望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更加规范牙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 基础研究
  • 欧阳宁鹃, 李洪亮, 林雨恒, 王敏娇, 沈国芳, 代杰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57-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Fibulin-7蛋白在下颌骨髁突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点。方法:取胚胎第15.5 d、出生后第1 d、出生后第28 d的C57BL/6J小鼠下颌骨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ibulin-7在下颌骨髁突软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Fibulin-7蛋白在小鼠下颌骨髁突发育过程中表达,表达情况随髁突软骨发育成熟而逐渐向成熟软骨细胞层迁移,且表达部位也随之倾向于胞膜和软骨基质中。结论:Fibulin-7蛋白在下颌骨髁突软骨发育的不同阶段皆有表达,推测Fibulin-7参与了髁突软骨分化成熟的生物学过程。
  • 明华伟, 何芸, 夏德林, 付光新, 李彪, 甘升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61-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VEGF 165基因转染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移植在体内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方法:常规复苏HUVEC后体外培养,经缺陷性腺病毒介导VEGF 165基因转染HUVEC。大鼠背部建立缺血皮瓣模型,实验组(10只),将VEGF 165基因转染的HUVEC移植于皮瓣局部;对照组(10只),移植未转染基因的HUVEC;空白组(10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皮瓣存活率、外周血血清中VEGF浓度,行HE染色及CD31的免疫组化,并计算各组皮瓣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不同时期,实验组外周血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和空白组各个时期血清中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皮瓣术后11 d,各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实验组(72.5±4.7)%、对照组(45.8±3.6)%、空白组(32.4±1.7)%,3组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毛细血管密度远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VEGF 165基因转染的HUVEC,移植在体内,具有显著地促进血管生成能力。
  • 陈胡杰, 戴德华, 代 婧, 魏薇, 辛海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66-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s 4,TLR4)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15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LPS刺激大鼠口腔黏膜,检测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表达情况,检测细胞内TLR4、MyD 88的表达变化。结果:经过LPS刺激后,TNF-α蛋白质的表达量随着LPS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另外,二者与LPS刺激的持续时间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TNF-α蛋白质的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LPS能够明显增加细胞内TLR4和MyD88蛋白质的表达。结论:LPS诱导并促进大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TNF-α的情况,可能与TLP4调控有关。
  • 王慧慧, 赵玉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72-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人脱落乳牙牙源髓干细胞(SHED)在体外长时期扩增,培养至20代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探讨长时间扩增培养对SHED特性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中分离牙髓干细胞,在常规条件下扩增培养至第20代,比较第4代、第20代SHED,在细胞形态、增殖速率、多向分化、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第4代相比,第20代细胞增殖速率减慢,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减弱,凋亡细胞增多,但仍能保持干细胞特有的免疫表型,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11b、CD19、CD45和 HLA-DR。结论:随着体外扩增至20代,SHED虽能维持干细胞特有的免疫表型,但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已成为衰老细胞,不再适用于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治疗。
  • 临床总结
  • 刘庆成, 王敏娇, 司家文, 王旭东, 于洪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79-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颅外支架外固定牵引技术,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牵引的方式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探讨手术效果并进行术后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15例,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颅外支架外固定式牵引器进行术后牵引,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术后效果及长期稳定性。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上颌骨前段截骨及颅外支架的固定,术后进行牵引,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面型及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牵引成骨后上颌骨凸度、前牙覆盖、上颌骨长度和高度等显著增加(P<0.05),术后无明显复发(P>0.05)。而腭咽腔的深度、软腭长度无明显改变,语音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颌骨前段截骨配合颅骨外支架牵引能够显著增加上颌骨长度,同时避免了对腭咽闭合功能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一种理想的矫治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方法。
  • 临床研究
  • 赵坤, 姚忠军, 杨帆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85-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02—2016-01期间,选择在我院诊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记录预后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经过判定,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张口度正常25例,轻度受限13例,中重度受限1例;而对照组中张口度正常18例,轻度受限12例,中重度受限9例;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感染、神经损伤、牙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3.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骨密度分别为(70.11±8.24) g/cm3和(232.14±44.19) g/cm3,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9±9.22)g/cm3和(191.34±14.29) g/cm3,P<0.05。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能促进骨密度的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王丽娜, 王婷婷, 卢跃峰, 范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89-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获得天然上颌切牙牙颈部宽度、厚度及牙颈曲度等数据,为切削制作个性化愈合基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对173颗离体上颌切牙(中切牙104颗、侧切牙69颗)的颈部近远中宽度、颊舌向厚度,近中牙颈部曲度、远中牙颈部曲度,釉牙骨质界(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颈部厚度进行测量。每部位测量3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精确到0.01 mm。结果:上颌中切牙及上颌侧切牙在颈部宽度、颈部厚度、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与颈部厚度、近中颈曲度与远中颈曲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CEJ及CEJ根方1.5 mm颈部宽度大于颈部厚度;上颌侧切牙CEJ及CEJ根方1.5 mm颈部厚度大于颈部宽度。结论:上颌切牙基台顶端应设计为弧形,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基台近中颈部曲度应大于远中颈部曲度,近远中应为外形最高点,唇舌侧应为外形最低点。
  • 临床总结
  • 徐芳, 郑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95-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大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35 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开窗减压术,去除囊内容物,保留囊壁,制作囊肿塞,保持囊内清洁。观察术后囊肿大小、囊壁与邻近结构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以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 1~18个月,32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达92%。观察期内,颌骨骨皮质再生良好,CT示囊腔周围有放射状骨小梁结构,18个月时3例疗效差者行II期刮治术,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能最大限度保存颌骨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周剑虹, 黄欣, 许振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199-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Fisher亚解剖单位近似整复术,应用于单侧不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5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采用Fisher亚解剖单位近似整复术进行修复,术后通过人体测量对手术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及人体测量学评价,证实该术式的近期效果良好,术后1年,患儿裂隙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以及鼻小柱底部中点至裂隙侧唇峰点距离等4项测量值与非裂隙侧相应测量值的差值相对于术前所测差值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Fisher亚解剖单位近似整复术定点明确,沿着鼻唇解剖亚单位边缘设置切口线,瘢痕隐蔽,术后能获得良好的鼻唇外形。
  • 崔庆赢, 张长彬, 付帅, 黎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04-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改良式布巾钳的制作方法及其在下颌骨线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布巾钳尖端进行改良,将其用于临床,辅助下颌骨线性骨折的解剖复位。结果:改良式布巾钳辅助下颌骨线性骨折复位相较于传统复位,在复位骨折断端的同时,能够给骨折断端一个预压力,促使复位骨折断端能够能达到广泛的紧密接触,缩短手术时间,达到精确的解剖复位。结论:正确使用改良式布巾钳能帮助下颌骨线性骨折达到精确的解剖复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 张余生, 张春燕, 周院庭, 张海荣, 周福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07-2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下颌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不同类型的上、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常规X线平片、全景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骨折显示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将术前被显示和诊断的骨折线,与术中所见相比较,得出该影像检查的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下颌骨骨折CBCT准确率可达100%,上颌骨骨折CBCT的准确率约为96.1%,CBCT能确定颌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方向。结论:CBCT对颌骨骨折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综述
  • 赵宇骁, 吴煜农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1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拔牙后,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已被证实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拔牙位点保存减少牙槽骨及软组织的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作为拔牙位点保存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封闭牙槽窝能保证牙槽窝内骨形成的环境、改善软组织的萎缩。本文就拔牙位点保存的意义及目前最常用的封闭牙槽窝的方法作一综述。
  • 王宏, 胡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18-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组织工程具有创伤小,不受供体来源限制,个性化修复的优势,有望实现颌骨缺损后外形结构的恢复和相关功能的重建。目前,传统方法制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尚无法实现个性化外形的构建和生物力学强度的精确调控。随着3D打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刘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23-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是一种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中常见的颌骨囊性病损,临床上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复发较为常见,但恶变病例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部分恶变为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研究和探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癌变相关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类似病例诊断及预防能力。
  • 张占波, 王飞, 李红宇, 高丽花, 边亚坤, 李荣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 27(3): 227-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7.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2例双胞胎姐妹,均双侧先天上颌尖牙缺如,侧切牙锥形畸形萌生。探讨先天缺牙患者的形成原因,为先天缺牙的病因学诊断提供病例依据,进一步佐证了先天缺牙的形成与基因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