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28
  

  • 全选
    |
    基础研究
  • 胡凌玮, 孙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03-210.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咬合力缺失牙槽骨中成骨基因与初级纤毛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6周龄雄性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右侧下颌咬合力缺失模型,将左侧作为自身对照。2周后收样,应用微型CT(micro-CT)扫描分析骨改建情况。用组织学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内细胞改变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法检测成骨及破骨基因表达。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初级纤毛改变情况,并检测纤毛相关基因表达。对成骨与纤毛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用荧光染色法观察二者分布情况。方法: 小鼠下颌失力侧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 BV/TV)显著下降(P<0.05)。成骨细胞减少伴基因表达量降低,破骨细胞反之(P<0.01);纤毛出现率和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小鼠失力侧的成骨与纤毛相关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成骨细胞位于根分叉顶部,且表面有初级纤毛分布。结果: 咬合力缺失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骨吸收加快,成骨细胞和纤毛数量均显著减少,相关基因表达下降,且二者呈正相关。

  • 王慧慧, 吴情, 赵玉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11-21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研究人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体外长时期扩增至20代(P20)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其体外扩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中分离牙髓干细胞,在常规条件下将其扩增培养至20代,利用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学信息分析,寻找SHED体外连续扩增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RNA-seq结果显示,SHED第4代(P4)和P20代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1 884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575个,下调表达基因1 309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布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gress,BP)、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等生物学过程中。早、晚期代次的SHED差异基因及相关蛋白之间的作用主要富集在剪接体、核糖体、细胞周期、p53通路相关的信号通路上。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SHED体外连续扩增培养至第20代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细胞体外衰老机制指明了方向。

  • 钱虹静, 刘钰莲, 张云鹏, 师一鸣, 黄光辉, 周也然, 罗光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19-22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preosteoblasts in mice calvarium,MC3T3-E1 )的细胞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ICA的最佳干预浓度,将MC3T3-E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的实验组,实验组以含10-9、10-8、10-7、10-6、10-5 mol/L的ICA完全培养液分别处理MC3T3-E1细胞。分别于培养2、4、6 d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于培养3、6、9 d后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其ALP活性;根据检测结果,分别用完全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含10-7 mol/L的ICA完全培养液处理MC3T3-E1细胞21 d后,再分别作茜素红染色。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明显抑制了MC3T3-E1细胞的增殖,但促进了MC3T3-E1细胞的ALP活性;而不同浓度的ICA培养的细胞对其钙结节的形成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ICA可能抑制了MC3T3-E1细胞的增殖,促进了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 姜胜军, 陈燕, 金中直, 黄思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24-22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CDKN2BA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培养CAL‐27细胞,并将其分成siRNA组、B组和C组,利用转染试剂分别转染CDKN2BAS的小分子干扰序列(siRNA组)、对照序列(C组)及仅加入转染试剂(B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OSCC组织和细胞中CDKN2BAS的表达;采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的表达量(1.03±0.11),OSCC组织中CDKN2BAS的表达量(2.61±0.21)明显升高(P<0.001);低分化组织中CDKN2BAS的表达量高于其在中、高分化组织中,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中的CDKN2BAS表达量高于其在Ⅰ~Ⅱ期中,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CDKN2BAS表达量高于其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脉管累犯组织中CDKN2BAS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未发生脉管累犯的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C组(1.02±0.08)和B组(1.03±0.10),siRNA组细胞中CDKN2BAS的表达量(0.18±0.04)明显降低(P<0.001);培养24、48、72、96 h时,siRNA组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B组和C组(P<0.05),siRNA组细胞克隆数、迁移数和侵袭数均低于B组和C组(P<0.001)。结论: OSCC组织中CDKN2BAS表达量高,沉默CAL‐27细胞中CDKN2BAS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减少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

  • 临床研究
  • 李倩, 李晨曦, 方昌, 刘慧, 龚忠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29-236.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利用SEER肿瘤登记注册数据库,提取2004—2016年诊断为HNSCC的所有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肿瘤分期(TNM)、手术情况等分类数据,并计算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预后因素和调整不同变量后的治疗相关结果;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利用绩效评价模型确定预测模型。结果: SEER数据库中总共检索到1 026例HNSCC可用信息。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P<0.001);年龄≥60岁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以舌为参照,除颊黏膜、上颌窦、口底处的死亡风险低于舌以外(P<0.05),牙龈、腭、口咽、鼻咽及喉部的死亡风险均高于舌(P<0.05);TNM分期中,以Ⅰ期患者为参照,Ⅱ期(P<0.001)、Ⅲ期(P<0.001)和Ⅳ期(P<0.001)风险相对更高;在放疗与化疗方面,相比接受化疗或放疗患者,未行化疗或放疗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P<0.001);在免疫治疗方面,未行免疫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P<0.001)。结论: 年龄、HPV感染情况、TNM分期、放化疗等均是HNS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诊断后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也有助于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行临床决策。

  • 夏章晖, 付小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37-24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唾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口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7例口咽癌患者(口咽癌组)、61例良性口腔肿瘤患者(良性组)和51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患者唾液中ALP、LDH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和病理相关信息。分析唾液中ALP、LDH水平与口咽癌发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口咽癌的价值。结果: 口咽癌组唾液ALP、LDH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01);低中分化、TNMⅡ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唾液ALP、LDH水平高于高分化、TNMⅠ期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1)。吸烟、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口腔溃疡、唾液高水平ALP和LDH是口咽癌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唾液ALP、LDH诊断口咽癌曲线下面积为0.918,大于单独诊断的0.649、0.769(z=5.626、3.787,P<0.05)。结论: 口咽癌患者唾液中ALP和LDH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口咽癌发生和恶性病理特征有关,联合ALP和LDH诊断口咽癌具有较高效能,可作为口咽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 临床总结
  • 董彦海, 张苗, 崔子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43-247.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和阿片类药物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下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及其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麻醉科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接受多生牙拔除术治疗的240例多生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全身麻醉的方案分为阿片类药物麻醉组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每组各120例,阿片类药物麻醉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镇痛效果,麻醉时间(开始诱导到停止麻醉给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患儿麻醉前、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片类药物麻醉组麻醉完全的患儿多于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阿片类药物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患儿进行多生牙拔除术可以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蔡永静, 陈志方, 张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48-253.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下颌舌侧孔(mandibular lingual foramen,MLF)的解剖特点,并为临床操作规避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80例患者的下颌骨CBCT影像,未成年组(6~17岁)、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各70例。观察MLF的数量、直径、分布、距舌侧牙槽嵴顶的距离及MLF延伸管道的走行,比较不同年龄段的解剖特点。结果: MLF的高发区是正中联合区和前磨牙区,正中联合区颏棘上孔检出率最高且直径较大;未成年组MLF检出率小于其他3组,青年组和未成年组、老年组的舌侧孔直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和未成年组、老年组的舌侧孔直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舌侧管(mandibular lingual canal,MLC)管壁清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141)。结论: MLF检出率较高,相关手术之前建议拍摄CBCT,熟悉该解剖结构,避免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龚德龙, 俞懿强, 刘伟才, 厉超元, 苏俭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54-262.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完成复杂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一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获取并整合其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ning,IOS)、口外面部扫描(extral-oral face scanning,EOS)、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下颌运动等口颌系统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构建出四维虚拟牙科患者(virtual dental patient,VDP)。在四维VDP的引导下进行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使用光学定位的下颌运动系统获取动态咬合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设计制作出最终修复体,完成全口咬合重建修复,并进行客观性评估。结果: 该病例取得较好的修复治疗效果,患者对美观和功能满意,口颌系统健康、舒适。客观性评估数据显示,咬合重建后,患者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的静态咬合和前伸、侧方运动时的动态咬合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前牙美学区和后牙功能区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引导完成复杂数字化种植和全口咬合重建具备可行性,值得推广。

  • 综述
  • 孙斌,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63-26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代谢的平衡取决于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而这一平衡被打破会导致一系列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最近的证据表明,自噬可能在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自噬在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中的相关研究。

  • 沈梦圆, 赵姗, 李晓东, 孟箭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66-268.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不断增长和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发展,以体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预后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故亟需寻找面向患者的个性化医学。骨骼肌质量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T测量的第三腰椎(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在指导患者诊疗决策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其现有研究成果及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作出综述及展望。

  • 病例报告
  • 吴秋裕, 陈浩, 朴正国, 张君伟, 欧阳可雄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69-271.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混合牙列期颌骨囊肿是一种儿童颌骨良性疾病,其可导致颌骨吸收破坏或局部膨隆,影响患儿颌骨发育及外形美观。本文报告1例采用开窗减压术联合塞治器治疗儿童混合牙列期颌骨囊肿的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疗效良好。

  • 林志健, 赵志国, 刘维贤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 33(4): 272-275. https://doi.org/10.12439/kqhm.1005-4979.2023.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米库利奇(Mikulicz)病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球蛋白 G4 相关疾病,于2010年正式命名。目前,我国对此疾病的研究尚在初期阶段。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下颌下腺Mikulicz病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该病的定义、疾病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口腔医生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