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石冰, 胥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59-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唇裂手术评估是术式改进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常用唇裂手术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介绍,到评估结果在改进唇裂手术方法和技能中的应用,最终提出了评估与术式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手术方法不断评价改进,再评价再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唇裂整复效果。
  • 基础研究
  • 刘苗, 王蕾, 徐文华, 陈新, 周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63-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复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的Pluronic F-127凝胶(下称HGF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定向募集以及对大鼠下颌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以Transwell小室进行HGF凝胶对BMSCs的体外趋化实验。于30只SD大鼠双侧下颌骨制造骨缺损,右侧植入HGF凝胶,左侧为空白对照,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第1、2、4、6、8周末处死,X线片观察两侧骨创愈合情况。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及新生血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趋化实验显示HGF凝胶组BMSCs迁移数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X线片显示各时间点实验侧愈合较对照侧快。术后1~6周实验侧成骨较对照侧活跃(P<0.05),实验侧新生血管数大于对照侧(P<0.05);第8周两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HGF凝胶对BMSCs有趋化作用,并且有一定的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作用。
  • 房殿吉, 宁兆荣, 李松, 杜晓岩, 郭延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67-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兔下颌骨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其体内成骨情况。方法:从兔下颌骨髁突中分离干细胞进行培养,对BMMSCs向成骨、成骨骼肌细胞的分化进行鉴定。实验组将BMMSCs复合于载黄芪多糖(APS)支架材料上,植入骨缺损区;对照组1植入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HA)材料;对照组2植入APS/CHA复合材料;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应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交界处的成骨修复情况。结果:细胞经过传代后形态一致,呈梭形;ALP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后形成钙结节;成骨骼肌诱导后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植入体内修复骨缺损12周,实验组见大量新生骨及活跃的骨细胞;对照组1仅在材料表面见少量新骨形成;对照组2材料内有部分新骨形成;空白组基本未见骨修复。结论:从兔下颌骨髁突中分离、培养出的BMMSCs,具有体内、体外成骨的能力。
  • 江莉婷, 魏立, 谢银银, 周琦, 朱雅萍, 高益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71-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并鉴定出生后1、7、14、28 d共4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IGF-1表达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IGF-1R、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饥饿培养24 h后,实验组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重组大鼠IGF-1细胞因子(rrIGF-1)继续培养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髁突软骨细胞内IGF-1R、IGF-2R、Raf1、GSK-3、IGFBP3、NF-κB、Bcl-2、Bax、integrin、TGF-β mRNA表达情况;对照组培养液不加rrIGF-1。结果:各鼠龄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内IGF-1表达均阳性,IGF-1R 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平稳,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出生14 d后表达下降(P<0.05)。加入100 ng/mL rrIGF-1后,髁突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减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IGF-1R、GSK-3、Bax、 integrin mRNA表达整体呈下降趋势;IGF-2R、Raf1、IGFBP3、NF-κB、 Bcl-2、TGF-β mRNA表达水平总体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软骨形成早期的调控,并可能与integrin、TGF-β等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髁突发育过程。
  • 张新悦, 杜晓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鄄HA)复合应用于引导性骨再生,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  6~8 月龄实验用白兔 18 只,在兔双侧下颌骨各制备一10 mm×8 mm,深5 mm的骨缺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每组6只,即A组用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B组用自体游离骨膜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C组单纯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充填修复。分别于术后第4、 8 、12 周末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每次每组处死2只,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 结果: 实验组A组在术后 4、8、12 周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A组新生骨和原有骨结合致密且骨结构相似。组织学观察表明,A组材料大部分降解,大量成熟骨形成,较少材料包裹于其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组。结论: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的成骨作用优秀,可有效促进骨缺损愈合。
  • 范德生 , 甄蕾 , 郭姜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82-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系HN13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40 μmol/L)作用24 h 的细胞,观察姜黄素对鳞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40 μmol/L)作用24 h后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变化。用 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40 μmol/L)作用24 h后ROCK2及p-ROCK2蛋白的表达。 结果:在低浓度姜黄素(10 μmol/L)作用24 h后细胞骨架结构收缩、染色变淡、稀疏、变细,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但尚存一部分应力纤维;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20 μmol/L),细胞骨架变化更加明显,表现为细胞骨架含量明显减少,放射状应力纤维几乎完全消失;当姜黄素浓度为40 μmol/L时,细胞骨架轮廓已不清晰,染色更淡,减少更加明显,并有断裂,多数细胞变形明显。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细胞24 h 后, 细胞F-actin含量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40 μmol/L)作用24 h后细胞内ROCK2及p-ROCK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姜黄素可诱导鳞癌细胞骨架改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的效应分子ROCK2及p-ROCK2活化有关。
  • 临床研究
  • 郭斐, 叶丽娟, 康非吾, 徐秀慧, 廖建兴, 侯光宇,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86-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 于天平, 侯敏, 宋大立, 黄希, 韩德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9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圆孔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锥形束CT(CBCT)对200个正常国人的圆孔解剖形态进行观测。结果: 圆孔与蝶窦的关系分为窦旁型、窦内型、部分窦内型3类。矢状面上圆孔的走行分为3类: ①斜向前下方走行; ②前后向走行,平行于横断面走行; ③斜向前上方走行。(斜)横断面或横断面上圆孔的走行分3类:①前外到后内方走行;②由前向后互相平行走行;③前内向后外方向走行。矢状面上圆孔前方开口的直径为(3.35±0.61)mm,后方开口的直径为(3.28±0.60)mm,长度为(6.91±1.51)mm;(斜)横断面上圆孔前方开口的直径为(3.50±0.76)mm,后方开口的直径为(3.25±0.45)mm,长度为(6.83±1.76)mm;腭大孔到圆孔前方开口的距离为(34.91±2.31)mm。结论: CBCT可以精确地观测到圆孔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 曲行舟, 胡永杰, 阮敏, 刘浏, 张陈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197-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以上臂头静脉作为受区静脉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5例经过多次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放疗后的患者进行组织瓣移植。由于头颈部静脉系统被手术、放疗等破坏,无法提供可靠的受区回流静脉,将上臂头静脉远心端返转至头颈部作为受区血管与移植骨块回流静脉进行显微外科吻合。结果: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化组织瓣建立了良好的血液循环,获得了理想的修复重建效果。结论:在头颈部无可利用的受区静脉的情况下,返转上臂头静脉作为回流静脉能够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一种方法。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陆春露,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01-2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单个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及患者主观满意度。方法:对2009-01—2011-12于同济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30例患者30枚Straumann种植义齿纳入研究。种植义齿负载半年后,按一定标准拍摄口内照片,两位观察者用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 PES)及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 WES)评估口内照片中种植体周软组织和义齿的各项得分。以视觉测量尺(visual analog scale, VAS)作为指标测量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分析PES值与WES值之间的关系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与PES、WES之间的关系。结果:PES平均得分为10.08±1.68,WES平均得分为7.82±1.02。VAS值为6~10,平均得分为8.28±1.21。PES值与WES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P<0.001)。患者VAS与PES值和WES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487,P<0.001;r=0.292,P=0.040)。结论:美学区单个种植义齿的修复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种植体单冠的白色美学与红色美学相关,PES值、WES值可大体上反映患者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及种植义齿美学效果的主观满意度。
  • 临床总结
  • 李志进, 郭家平, 董青山, 王翔, 唐建军, 孙传孔, 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06-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的分类方法及治疗。方法:对39例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腮腺及导管损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A类损伤17例,B类损伤12例,C类损伤3例,D类损伤7例。按照改良腮腺损伤分类法对不同损伤类型分类施治,腮腺及导管损伤均获得痊愈,术后半年随访的27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按照改良的腮腺损伤分类法对腮腺及导管开放性损伤进行分类施治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史劲松, 陈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09-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优缺点与手术要点。方法:应用Tennison法、Millard法和梯度旋转下降法手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例185例。结果:69例Tennison法中出现患侧唇高过长15例,运动自然性不理想39例,复裂2例;88例Millard法中出现患侧唇高过短12例,运动自然性欠佳28例,复裂1例;28例梯度旋转下降法中运动自然性最理想,但出现患侧唇宽度过窄2例。结论:Tennison法对裂隙较宽患者不适宜,运动自然性不理想,术中须防止患侧唇高过长;Millard法运动自然性欠佳,术中须防止患侧唇高过短;梯度旋转下降法运动自然性最理想,术中定点应兼顾上唇宽度,是一种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好方法。
  • 张铁柱, 姜颖, 陈坤, 黄文荣, 凌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12-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追踪16例口腔癌患者,其中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8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8例,术后6~18个月检测移植后皮瓣的轻触觉、两点辨别觉、痛觉和冷热觉的恢复情况。结果:7例皮瓣(43.7%)至少2/3面积有感觉恢复,8例皮瓣(50%)有部分感觉恢复,1例皮瓣(6.3%)无感觉恢复。结论: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可自行恢复部分感觉功能。
  • 王生, 葛若阳, 王靖虓, 蔡志斌, 陈冰, 赵翚, 许志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15-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和探讨“7·23”重特大动车事故发生后一线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伤情特点。方法:对温州市11家医院收治的111例动车事故中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1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7∶1;21~30岁(33.3%)为受伤高峰年龄段。在颌面部创伤中,颌面部软组织伤占81.1%,颌面部骨折占11.7%,牙外伤(牙槽突创伤)患者占7.2%。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共发生5处骨折,占骨折的29.4%,发生率最高。合并损伤多发,以四肢损伤和胸部损伤最为多见,分别占31.1%和25.7%。结论:动车事故中口腔颌面部创伤多发,但以软组织伤最为常见,颌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居多;复合伤多,最常见的是四肢和胸部的损伤。
  • 杨志诚, 严颖彬, 史平, 康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18-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颌间牵引钉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固定,治疗18例髁突囊内骨折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骨质愈合好,效果满意。结论:颌间牵引钉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 口腔医学教育
  • 时函, 米晓晖, 刘月华, 陈凤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21-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口腔科学人才,使我国在新世纪涌现出更多的“国际化”口腔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口腔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口腔正畸学开展全英语教学是一项大胆而创新的尝试,这项改革对教师、教材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英语教学应当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各个环节以及基础课、临床课、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英语教学的氛围中,不仅在英语方面取得本质性的进步,对专业课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和透彻。真正地实现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
  • 综述
  • 李佳玮(综述) 蔡协艺(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25-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陆萌萌 (综述) 高益鸣(审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29-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张占波, 魏俊萍, 甄新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23(3): 235-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3.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