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王中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癌细胞上与恶性程度(包括侵袭性、复发转移、生存率下降等)密切相关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抗癌的新技术。利用靶向药物减低肿瘤细胞增殖并提高放射敏感性,与放疗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治疗新策略。目前已研制成功并开始在临床应用的分子靶向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FGFR)的抑制剂。利用分子诊断基因芯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可以制定出疗效更好的放疗联合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来治疗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
  • 基础研究
  • 于丽凤,汪安,陈建荣,张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AP)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并探讨骨形成蛋白-2(rhBMP-2)、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对CAP成骨特性和生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制备双侧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以复合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单纯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作为对照组,植入大鼠胫骨缺损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术后2、4和8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对比新骨形成和材料吸收降解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材料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材料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而对照组未见显著降解和新生骨替代。rhM-CSF能够促进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降解,与CAP组、CAP/rhBMP-2复合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具有出色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再生移植物。且该支架材料的成骨性和生物降解能够被成骨及破骨细胞因子所调控。
  • 孙智辉,王心彧,关宏,孟存芳,关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乳杆菌A2代谢产物LM1和LM2对人口腔舌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乳杆菌A2经复原乳清培养基培养制备相应的代谢产物1(LM1),除去代谢产物中的钙离子得到产物2(LM2);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凋亡的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 片段的变化。结果:乳杆菌A2代谢产物LM1和LM2作用Cal-27细胞48 h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9.9±1.56)%和(30.5±6.85)%;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LM2(8 mg/mL)培养40、44 h时,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9.93%和21.42%;琼脂糖凝胶电泳LM2(8 mg/mL)培养54 h时,在250~750 bp之间显现出典型的“梯”状DNA条带。结论:LM1和LM2能抑制口腔舌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关系,LM2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 丁月峰,王学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Erk1/2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3.5 d(E13.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取第二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实验组加入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诱导培养7 d后通过免疫荧光、茜素红染色和定量PCR检测其成骨能力。结果: E13.5小鼠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和传代。成骨诱导可促进Erk1/2的磷酸化(pErk1/2)。抑制Erk1/2的磷酸化可降低成骨标记物ALP、Runx2和OCN的表达,减少钙结节形成。结论: Erk1/2信号通路在体外培养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王鹏,臧晓燕,张引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面神经挤压伤模型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在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白鼠35只,5只作为正常对照。其余30只分为A、B两组,均在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作挤压伤模型。A组在损伤处的神经外膜下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NGF。在1~5周内,每组每周各取3只动物作面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在面神经损伤后第1周,NGF组动作电位引出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第2周之后,两组在动作电位引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实验组在能引出动作电位的各时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在面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时程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GF可以促进面神经挤压伤传导功能的早期恢复。
  • 临床研究
  • 张森林,曹罡,陈伟,董震,刘秉尧,孟昭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应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2011-08—2013-05,对于5例进展期口底癌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的口底和下颌骨缺损采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通过观察组织瓣成活、舌活动度和面部外形等情况,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随访2~18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舌活动度良好,面部外形良好,活动义齿修复下颌缺牙,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降下唇肌瓣和髂骨移植,制备方法简便,均不需要吻合血管,两者联合应用是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 白植宝,黄磊,王新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01—2011-01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9岁至65岁,平均年龄50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15例,中分化鳞癌4例。按UICC标准TNM分期:T2N0M0 5例,T3N0M0 8例,T3N1M0 4例,T4N1M0 2例;皮瓣大小为(8 cm×5 cm)~(15 cm×7 cm)。结果:1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全部成活,全部病例面颈部创面及大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舌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 ~3年,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对侧颈部淋巴结及全身骨转移并死亡,余患者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癌肿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及器官功能恢复;因其供区隐蔽,对供区影响小,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
  • 华文哲,郭建清,李娜,侯大为,刘瑞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年来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探讨与其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统计分析2005-03—2013-03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唇腭裂手术的9 7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唇裂3 546例 、唇裂伴腭裂3 888例、腭裂2 286例 ;男女比为 1.62∶1;单侧与双侧唇腭裂比为4.44∶1 ;左侧与右侧比为2.07∶1;农村与城市的患儿比为5.04:1;陇南市患者占总人数的40.78%;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5.05%。结论: 陇南地区唇腭裂患者占多数;唇裂合并腭裂居多;左侧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可能是甘肃省内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 张丽慧,吴兰雁,姚甜,赵业,郑亚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Ac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生物学行为相关的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988—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腺泡细胞癌病例68例,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44.4岁,20岁以下4例(5.9%),男女比例为1∶1.13;就诊平均病程为45.2个月。肿瘤发生于腮腺为57例(83.8%)、腭部为4例(5.9%)、颊部为3例(4.4%)、颌下腺为2例(2.9%)。68例AciCC中,56例获随访信息,随访率为82.4%。复发率为26.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82%,5年生存率为98.21%。肿瘤间质中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AciCC肿瘤间质中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是提示患者预后较好的一个病理指标。
  • 口腔种植学研究
  • 高健,赵守亮,周成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直径与长度连续变化时选择种植体尺寸的方法。方法:运用Pro/E和ANSYS软件建立不同长度(7~16 mm)、不同直径(3~6 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观察种植体位移峰值和骨组织Von-Mises应力峰值等评估指标。结果:垂直或侧向荷载作用下,随着直径和长度的增大,各评估指标均明显下降(60%~80%),相关度分析显示,两种荷载下直径的影响均较大(约90%),长度的影响与荷载有关(垂直荷载:18%~60%;侧向荷载:<7%)。直径-长度比兼顾种植体直径与长度,当确定皮质骨承载力及安全系数,便可由直径-长度关系曲线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直径与长度。结论:种植体直径与长度均可明显影响种植体位移和骨组织应力峰值。本文介绍的直径长度比法可为临床医生选择、优化种植体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童庆春,张兴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上颌后牙缺失后,分别经短种植体与上颌窦底提升术修复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临床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取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短种植体或经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入常规植体。分别于术前1个月及负重后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可视化量表进行满意度定量测量。调查内容包括:进食质量、进食习惯及情绪。比较2种种植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0名患者植入短种植体16枚(长度 6、8 mm),13名患者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10 mm以上种植体15枚,2组患者修复负重后的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患者自身对手术的感觉差异明显。结论:患者对两种不同方式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满意度没有差异,但短种植体可以简化种植手术流程并减少术中痛苦。
  • 临床总结
  • 程晨,徐大朋,薛雷,宮贺,李刚,刘子玫,王绪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褥式环扎联合电化学及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大范围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07-01—2012-12期间,采用褥式环扎联合电化学及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的23例颌面部大范围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无效。结果: 全组随访6个月~3年,有效率100%,临床治愈率78.3%(18/23)。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肿胀、疼痛、发热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褥式环扎联合电化学及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大范围静脉畸形具有创伤小、无瘢痕、安全可靠等优点,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春玲,潘丽霞,耿长辉,袁莉,董宁,罗玉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超声声像图,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经病理确诊的2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8例Warthin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大多数多形性腺瘤为低回声,回声均匀一致,或呈小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周边型血流。而Warthin瘤多呈椭圆形,内部常伴有囊性成分,为内在型血流。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与 Warthin 瘤在声像图上有些相似,容易误诊。超声检查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的治疗及手术方案提供鉴别依据。
  • 张余生,张强,张海荣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在多生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1例多生牙病例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分析多生牙的数目、生长部位、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邻牙及其组织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106颗多生牙全部显示,显示率为100%,并清晰显示各个病例中多生牙的数目、生长部位、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以及与邻牙及其组织的关系。结论:锥形束CT能精确提示多生牙的位置及形态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 综述
  • 唐弈遥,周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琳,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李中连, 邱芬芳, 钱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4, 24(5): 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4979.2014.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原发于舌部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罕见,该文报告了1例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2年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探讨了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