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征表现为多器官、组织的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具有患病率低、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较重的特征。很多综合征伴随口腔颅颌面异常,是口腔颌面外科的诊治难点。通常遗传因素是导致各类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综合征的发生、诊断、治疗与遗传的关系,分析未来遗传相关因素可能对口腔颅颌面综合征诊治的影响。
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在适合的患者中,具有效果更好、毒性低的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临床效果愈加显现。本文就近年来CD20、EGFR单克隆抗体等在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述评。
目的: 初步探讨外泌体(exosome)对老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衰老的影响。方法: 提取年轻小鼠BMSCs来源的外泌体,作用于老龄小鼠BMSCs,并观察其衰老现象的改变;分别提取年轻小鼠和老龄小鼠BMSCs来源的外泌体,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初步筛选并验证表达差异性较大的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在老龄小鼠BMSCs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年轻小鼠BMSCs来源的外泌体作用于老龄小鼠BMSCs后,其衰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芯片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3p和miR-214-3p表达的差异性最为明显,其中老龄小鼠BMSCs转染miR-199a-3p-mimics后,可明显缓解其衰老状态。结论: 年轻小鼠B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明显减缓老龄小鼠BMSCs的衰老情况,外泌体中所含的miR-199a-3p可能在缓解细胞衰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大鼠颌骨结构和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每周监测血糖。建模成功后8周处死2组大鼠,微型CT(micro-CT)扫描重建上颌骨,测量牙槽骨吸收和颌骨骨形态学参数值。无菌条件下分离2组大鼠下颌骨,获取颌骨BMSCs。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和活性测定检测2组细胞ALP表达,茜素红染色和定量分析检测2组细胞钙结节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核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牙槽骨吸收增加(P<0.05),颌骨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降低(P<0.05),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减少(P<0.05),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Tb.Sp)增加(P<0.05)。成功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颌骨来源的BMSCs,与正常大鼠颌骨BMSCs相比,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ALP活性和钙结节形成减少(P<0.05),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 mRNA表达下降(P<0.05),NF-κB p65核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 糖尿病可影响大鼠颌骨结构,降低颌骨BMSCs成骨分化能力,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目的: 分析沉默信息调控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Sirt6)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炎症微环境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研究Sirt6在牙周炎症条件下骨形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实验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组、对照组和LPS过表达Sirt6组。经10 μg/mL LPS刺激6、12、24、48、72 h,建立细胞的炎症微环境;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irt6的分布情况;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6在大鼠BMSCs中信使RNA(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0 μg/mL LPS刺激BMSCs后,成功建立炎症微环境;与对照组相比较,CCK-8法检测到炎症微环境中BMSCs的增殖速率由增高逐渐趋于下降,炎症因子抑制了BMSCs的增殖速率(P<0.05),而过表达Sirt6则升高BMSCs的增殖速率(P<0.05);ELISA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微环境中的TNF-α、IL-1β、IL-6含量逐渐下降(P<0.05),表明BMSCs对炎性因子具有调控作用;炎症微环境中,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irt6的表达未受到明显抑制;RT-PCR结果显示,LPS过表达Sirt6组中,Sirt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不同时间点内Sirt6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显著性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LPS诱导组中Sirt6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Sirt6的蛋白表达并没有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抑制Sirt6蛋白的表达影响BMSCs的增殖作用,BMSCs中Sirt6也具有调控炎症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miR-579-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正常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normal human oral keratinocyte,NHOK)和OSCC细胞系CAL27、CAL33、SCC1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iR-579-3p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3B(actin-related protein 3B,ACTR3B)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TR3B蛋白表达水平。以CAL33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过表达miR-579-3p或沉默ACTR3B表达的CAL33细胞,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caspase-3)蛋白水平。Starbase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CTR3B可能是miR-579-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79-3p和ACTR3B调控关系。结果: 与NHOK细胞比较,OSCC细胞系CAL27、CAL33和SCC15中miR-579-3p表达水平降低(P<0.05),ACTR3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miR-579-3p或沉默ACTR3B表达均可降低CAL33细胞存活率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P<0.05),提高CAL33细胞凋亡率和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miR-579-3p靶向负调控ACTR3B表达。过表达ACTR3B降低了过表达miR-579-3p对CAL33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CyclinD1和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 过表达miR-579-3p可能通过下调ACTR3B表达抑制OS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目的: 通过检测唾液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B cell lymphoma, MALT 淋巴瘤)中Fc受体样4(Fc receptor-like 4,FCRL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分布特点与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05—2013经病理确诊为唾液腺MALT淋巴瘤的病例作为实验组;以唇腺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BLEL)、大唾液腺BLE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FCRL4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对FCRL4在实验组、对照组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FCRL4表达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到72例唾液腺MALT淋巴瘤。FCRL4表达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巢内及周边,且在唾液腺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唇腺BLEL(P=0.013)、大唾液腺BLEL(P=0.003)及DLBCL(P=0.001)。FCRL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总体生存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唾液腺MALT淋巴瘤中FCRL4主要表达于邻近上皮的淋巴细胞中,该类细胞可能与唾液腺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可作为该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目的: 应用唾液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别诊断早期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 2017-06—2019-03就诊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各1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UHPLC-QTOF/MS)的唾液代谢组学方法对2组样本进行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 在发现集(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样本各8例)中筛选出32个差异代谢物。在验证集(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样本各10例)中评估这些差异代谢物区分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可行性,筛选出标志物组合:十一酸和磷脂酰胆碱(P-18:1/18:1),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下面积为0.926。结论: 该标志物组合可能成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很好的“分类器”,可能为早期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目的: 对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间,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收治流程、感染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02-01—2020-02-28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恶性肿瘤病例,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处置流程与治疗要点,以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和意义。结果: 2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18~40岁3例,40~65岁11例,>65岁7例;T1期患者9例,T2期患者8例,肿物术后复发等其他情况者4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2例,鳞状细胞癌15例,病理未分型3例;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患者接受化疗,1例患者拒绝手术并要求出院,5例患者等待手术。诊疗期间无任何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中老年患者比例较大。收治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时,应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综合分析病情,选取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围手术期间,主管医师必要时要与医院管理部门及感控专家组联系,以控制感染概率。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乳牙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40例乳前牙外伤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法,对照组采用结扎丝“∞”字结扎法,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第2、3、4周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患牙松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治疗乳牙外伤的效果优于传统“∞”字结扎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机体内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其分化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Micro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调控各种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及功能。年龄是影响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MicroRN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其年龄相关性成骨、成脂分化。本文对microRNA调控BMSCs成骨和成脂向分化的相关因子及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骨组织再生是一个依靠多系统相互协作的过程,免疫系统的作用可能是骨修复材料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巨噬细胞作为第1批到达的免疫细胞,是炎症和免疫过程中与异物反应的关键介质,并具有响应局部微环境中的信号极化为不同功能表型细胞亚型(M1/M2)的能力。这些巨噬细胞极化亚型的衍生信号几乎持续存在于骨组织生成全过程中。了解巨噬细胞及其极化,并探讨各极化亚型在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以免疫调节功能为出发点的骨生物材料的研究开发。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al carcinoma,SDC)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该病术后经辅助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行HER2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应用HER2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SDC的疗效可能较传统化疗法更具优势,但仍有待于大样本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