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结缔组织供区主要包括硬腭、上颌结节及下颌磨牙后垫区,其中硬腭是最常用的软组织供区。由于硬腭的大小、形态、黏膜厚度,以及神经血管的位置会影响其获取技术的选择及可获得移植物的大小。因此,术者应熟悉腭部供区的解剖结构及获取技术的手术技巧,才能避免软组织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年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对硬腭的解剖结构及其作为结缔组织移植物供区的获取技术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目的: 制备载FK506(他克莫司,tacrolimus)的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研究其在大鼠牙周炎模型中促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 以壳聚糖(chitosan,CS)、β-甘油磷酸钠、明胶和FK506为原料合成为载FK506的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结构。建立Wistar大鼠牙周炎模型,分为空白组、牙周炎组、牙周炎+水凝胶组、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及牙周炎+FK506组。应用Micro-CT观察牙周骨组织破坏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分析,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查水凝胶载FK50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评估其生物安全性。结果: 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冻干水凝胶孔径大小均一;Micro-CT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水凝胶载FK506可以减轻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破坏;组织学分析表明,在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中几乎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或牙槽骨破坏,并且在根分叉区及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之间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载FK506水凝胶组及牙周炎+FK506组中,COX-2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较少;MTT结果显示水凝胶载FK506对BMSCs 的增殖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缓释FK506可用于抗炎和牙周组织再生,在牙周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纯镁载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对体内骨结合能力及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 纯镁微弧氧化(micro arc oxidation,MAO)膜层为对照组(MAO组),纯镁载PLGA膜层为实验组(PLGA组),将2种涂层的镁钉植入家兔下颌骨内。分别于2、4、8和12周后分期处死家兔,在不脱钙的情况下截取载钉的下颌骨,并进行锥形束CT(CBCT)、微型CT(Micro-C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CBCT 结果显示,PLGA组较MAO组低密度影像小,骨结合好;Micro-CT结果显示,PLGA组较MAO组降解速率低;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PLGA组促新骨生成能力强于MAO组。结论: 纯镁载PLGA膜层能够促进骨结合,并降低镁基体的降解速率。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含营养物质的汉克斯平衡盐溶液培养人OSCC细胞系CAL27 6 h,诱导自噬。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AL27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AL27细胞EMT相关指标的变化。光镜下观察CAL27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经过饥饿诱导自噬后,CAL27细胞自噬水平增高,EMT相关指标发生了变化,细胞形态变成了纺锤样间质细胞。结论: 自噬能促进OSCC发生EMT。
目的: 探究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雌激素缺乏所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小鼠BMSCs,并用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诱导其衰老。进一步添加雌激素类似物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或JAK通路抑制剂(鲁索替尼),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Western印迹法(Western blot)、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其衰老指标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 H2O2诱导的BMSCs衰老可被雌激素抑制,且伴随着JAK2/STAT3信号的下调,而进一步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也可以挽救BMSCs的衰老。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是雌激素调控BMSCs的衰老靶点,且抑制该通路可以挽救BMSCs的衰老。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纳米钽颗粒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纳米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择种植体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超声乳化制备3种质量浓度(10 ng/mL、10 μg/mL和100 μg/mL)的纳米钽母液,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钽颗粒进行表征;3组纳米钽母液与成骨细胞系MC3T3-E1共培养6、12、24 h,用CCK8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PCR法检测细胞内ALP、BMP-2及OCN m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 纳米钽母液颗粒表面电镜表征显示,纳米钽颗粒形状较规则,圆球形多见,粒径约8~15 nm,平均水合粒径为(286.5±13.6) nm。培养12 h后, 3组细胞增殖率,ALP、BMP-2及OCN 的mRNAs水平明显高于培养6 h后,培养24 h后下降,但仍高于培养6 h后;组间比较发现,10 μg/mL组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ALP、BMP-2及OCN 的mRNAs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 纳米钽与成骨细胞接触有较好的增殖诱导作用,并与其颗粒浓度和大小有关。但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目的: 评价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切除后,采用3种不同修复方式治疗术后12个月的生存质量。方法: 依据下颌骨切除后的不同修复方式分为未重建组、重建板组和腓骨重建组。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QLQ-C30)和头颈癌生存质量问卷量表(QLQ-H&N35)完成生存质量问卷调查,比较3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21±12.32)岁,其中未重建组40例,重建板组41例,腓骨重建组37例。重建板组及腓骨重建组较未重建组具有更好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存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语言、饮食、交往及感觉不适等症状方面,腓骨重建组表现出更好的功能状态和更少的症状,而未重建组生存质量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切除后,应尽可能行下颌骨修复重建术,恢复下颌骨外形和功能,以获得更高的生存质量。
目的: 探讨前牙区连续多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的相邻多个前牙无法保留而行即刻种植的21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上颌组(10例)和下颌组(11例),于即刻种植手术当天(T0)行即刻修复,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年(T1)评价修复体、种植体存留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分别于T0和T1时对患者进行软组织美学(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分及Jemt牙间乳头评分。结果: T1时,2组修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上颌组:10例患者共植入21枚种植体,T0时,PES评分为(12.5±2.8)分,Jemt牙间乳头评分为(2.1±0.7)分;T1时,PES 评分为(11.8±3.0)分,Jemt牙间乳头评分为(1.9±0.7)分,种植体近中MBL为(0.4±0.5) mm,种植体远中MBL为(0.5±0.6) mm。下颌组: 11例患者共植入22枚种植体,T0时,PES评分为(8.7±3.1)分,Jemt牙间乳头评分为(1.6±0.5)分;T1时,PES评分为(7.9±2.0)分,Jemt牙间乳头评分为(1.5±0.7)分,种植体近中MBL为(0.2±0.3) mm,种植体远中MBL为(0.3±0.5) mm。分别比较两组T1与T0时的PES、Jemt牙间乳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期内,前牙区连续多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效果稳定,牙间乳头保存效果好。
目的: 总结颌骨血外渗性囊肿(extravasation cyst)的临床、手术、影像学特点,以及其治疗策略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颌骨血外渗性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手术、影像学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 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囊肿均发生于下颌骨。20例患者无自觉症状,4例伴疼痛、颌面部膨隆或牙齿松动。20例无症状患者接受刮治术,4例有症状患者接受开窗减压术。病理检查均未见上皮衬里。13例有复查记录的患者中,7例完全愈合,6例颌骨骨腔内有新骨形成。结论: 颌骨血外渗性囊肿好发于下颌骨,大多无自觉症状,病理检查无上皮衬里。开窗减压术或刮治术是治疗颌骨血外渗性囊肿的有效方法。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21例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并总结其经Nd:YAG激光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孕期因牙龈瘤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牙龈瘤直径<5 mm的7例患者平均治疗3.1个月后,瘤体消退。9 例患者牙龈瘤直径为5~10 mm,平均治疗7.1个月后,瘤体消退。5例患者牙龈瘤直径为10~15 mm,其中4例平均治疗10.2个月后,瘤体消退;另1例治疗后瘤体缩小,但未完全消退,1年后在完成妊娠时,手术切除剩余瘤体。经1~3年随访,所有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Nd:YAG激光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的治疗中,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不易复发,可作为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的一个选择。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患者心电监护下拔牙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拔牙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 选取600例CVD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拔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表面麻醉+STA无痛麻醉仪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将患者对照组采用手动黏膜局部下浸润麻醉。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牙科焦虑量表 (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分析患者麻醉前后疼痛和焦虑情况,并比较麻醉前,拔牙术中、术后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6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心电监护下拔牙手术。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注射时,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麻醉注射前,两组MDA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注射后,观察组MD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患者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术中显著下降,与观察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D患者拔牙风险高,心电监护拔牙配合无痛技术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焦虑情绪,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波动,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在基因组调控、转录及转录后的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差异表达被认为是控制物种进化、胚胎发育、代谢和疾病发展中基因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lnc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口腔癌症类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应用策略。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会对患者咀嚼、发音功能及美观产生严重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对上颌埋伏中切牙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拔除术、自体牙移植及外科手术助萌法联合正畸治疗等。只有掌握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才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制订最合适的治疗计划,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florid cemento-osseous dysplasia, FLCOD)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的、多灶性的良性牙骨质异常增生性病变,多发生于黑人女性。该病大多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临床上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FLCOD的影像学表现易与根尖囊肿、骨化纤维瘤等其他颌骨疾病混淆,病理特征与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化性纤维瘤也有许多共性。能否正确诊断此病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科医生,应熟悉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避免误诊和不当干预。本文报告2例FLCOD的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